【理响中国丨金牌思政课】党的脉搏要始终和人民群众的脉搏息息相通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正在就“解读新时代”进行座谈交流的中外学生亲切交谈。贯穿总书记言辞话语之中的,是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敬畏,是与人民群众 声息相应、脉搏相通的浓浓情怀。回顾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我们得到的最大启发就是:党的脉搏要始终和人民群众的脉搏息息相通。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群众,植根于人民群众,发展于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永远不变、也不能变的根本宗旨。从成立的那一天起,中国共产党就与人民群众声息相应、血脉相连、脉搏相通、生死相关。党百余年奋斗的历史,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党要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党的所做所为要始终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环环相扣,党的脉搏也要始终与人民群众的脉搏息息相通。
与人民群众脉搏相通事关党存在发展的基础
政党是代表既定阶级利益、维护政治权力、实现发展目标的政治集团,总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一般情况下,政党的阶级基础、政治基础和思想理论基础既反映了政党的性质,也决定了政党的目标。共产党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实现和维护的是无产阶级专政,为占最大多数的人民群众服务,在阶级基础、政治基础和思想理论基础上与以往的资产阶级政党截然不同。中国共产党的脉搏要与人民群众的脉搏息息相通,事关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与人民群众脉搏相通事关党的阶级基础。众所周知,一个政党的壮大和发展,是始终离不开其阶级基础的。不同的政党所代表和服务的阶级对象不同,因而也就有了不同的阶级基础,而不同的阶级基础意味着不同的阶级属性和阶级利益。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工农阶级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和发展者。用通俗的话说,老百姓的阶级诉求就是党的阶级诉求,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根本利益。因此,“既是为老百姓服务,就应该站在老百姓中间,万不能站在老百姓头上。”
与人民群众脉搏相通事关党的政治基础。政党是有特定政治目标和政治基础的集团。政治目标决定政党政治活动的方向,政治基础决定政党政治力量的来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从其建立之初就确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依靠广大工农群众并服务广大人民成为中国共产党实现这一初心使命的关键。与人民群众脉搏相通意味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一起奋斗,这不仅符合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契合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为中国共产党实现其目标和任务提供坚实的政治基础和政治力量。
与人民群众脉搏相通事关党的思想理论基础。任何政党都有自己为之拥护和信仰的主义,主义是旗帜,是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它植根于人民之中,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只有把人民的理论作为信仰和主义,才能够真正做到与人民群众脉搏相通。也只有真正与人民群众脉搏相通,中国共产党才能够长期执政,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与人民群众脉搏相通贯穿党的奋斗历程
党和人民群众脉搏相通并不是停留在字面的华丽辞藻,也不是要用于装点门面的美妙口号,而是要体现为具体的、实在的标准和要求上。也就是说,脉搏相通不是表面的、形式的、抽象的,而是内在的、实质的、具体的。从成立起,中国共产党就把救人民于水火、解决群众的生存和生活问题视作党的要务。《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这无疑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的革命,是从生产力要素上改变现存私有制度的彻底变革,关涉的直接是广大劳苦群众的生存和生活。可以说,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脉搏相通、始终致力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一百多年来党勇毅前进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土地以糊口营生是广大劳苦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土地问题是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也是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关键问题。毛泽东同志提出,解决土地问题的意义不仅仅是使农民得到解放,解决农民的生活痛苦,而且还增加生产力,保护革命。他强调说:“现在关于解决土地问题的意义可再加三项:(一)废除封建制;(二)发展中国工业;(三)提高文化。”因此,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高度重视适时制定和灵活调整土地政策,始终使人民群众获得生存依靠和生活保障,始终促进中国革命的进步和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设好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促进社会生产是翻身做了主人的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政权建设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问题,也是关系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核心问题。政权的建设主要靠党,政权的公信力主体在民。党风政风是政权的生命,与人心民心息息相关。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贯彻落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业已形成的群众路线,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脉搏相通、心心相印,党风才能搞好,政权才能巩固,人民才能满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庄重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宣示,清晰地表明了党保持与人民群众脉搏相通、致力于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和期待的时代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社会富足是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国共产党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更大的勇气全副投入解决人民群众关切和愁盼的问题,为新时代党和人民群众脉搏相通奠定了新基础、开辟了新局面。
让党的脉搏和人民群众的脉搏同频共振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长征路上,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新征程新阶段,我们不仅要让党的脉搏和人民群众的脉搏息息相通,更要始终保持党的脉搏和人民群众的脉搏同频共振。
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恪守新时代的群众观和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指南,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忠实信仰者和坚定践行者,始终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提出:“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求我们恪守新时代的群众观和群众路线,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在理论创新上和实践创造上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打成一片、做在一处、合成一家。
二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推进党的领导现代化的进程中提升治理能力和执政水平。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关键之钥,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开展党的政治建设、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点工作。在领导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需要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领导现代化的水平和质量。东南西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是人民群众的领导者、先锋队和生力军,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与人民群众脉搏相通,关键也在党。要保持党的脉搏和人民群众的脉搏息息相通,就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集中统一领导,在带领人民群众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领导和决策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提升党的治理能力和执政水平。
三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投身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人民群众是最普遍的劳动者,也是最富有智慧的社会建设者。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推进思想改革和经济社会建设的精神利器,蕴藏在人民群众中间。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受其政治地位和社会角色的制约,非经保障和激发不能有效发挥出来。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既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正确选择,也是汲取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所积累经验的主动作为。党的脉搏和人民群众的脉搏同频共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体现在实践中和行动上,尤其体现在党以何种方式、何种努力来扣准人民群众的脉搏上。为此,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积极性和创造性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然后再激励和号召群众实行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投身新时代经济社会建设的热情,充分发挥群众智慧,真正解决群众问题,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作者宇文利,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 2023-08-11【时代青音】全面从严治党为何需要体系化推进?
- 2023-08-11青平:防汛救灾减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 2023-08-11【理响中国】强国评论丨建设科技强国的本质内涵和实践要求
- 2023-08-11【理响中国】精准扶贫重要理念在宁德的孕育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