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网评:让中秋文化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
让中秋文化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
文/李兆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再次回响在人们耳畔时,中秋节又来到了我们身边。
中秋节寄托着家庭团圆的美好祝愿。家庭成员不在一个地方的,在中秋节都会非常挂念彼此,期待着早日团聚。苏轼《水调歌头》描述的就是这种意境。事实上,除非特殊情况,绝大多数人都会在中秋节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享受举家团聚的温馨。
期待自己家庭团圆,也应该祝福其他家庭团圆。赏月,拜月,祭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这样的习俗延续了千余年。八月十五的月亮大体是一年中最圆的时候。人们在拜月的过程中寄托着家庭团圆的美好祝愿。其实,在期待小家庭团圆的同时,我们应该推己及人。有些人因为特殊原因无法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比如解放军战士、武警战士、边防官兵、消防队员。为了人们生活的岁月静好,他们需要坚守岗位、负重前行。国人在享受家庭团聚温馨的同时,应该感激他们。
期待自己家庭团圆,也应该想起一些无法与家庭团圆的人。此时此刻,我们会想起三十余年如一日与妻子王仕花坚守开山岛的王继才,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事业心、使命感、责任感、担当精神。此时此刻,我们会想起李芳老师。学生生命受到威胁,她选择推开学生,自己被撞牺牲,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高尚的师德。此时此刻,我们会想起维和战士申亮亮,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实,还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他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他们的生理生命虽然短暂,但他们的精神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
期待自己家庭团圆,更要努力增强家国情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人的腰包鼓起来了,少数人开始享受生活。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了,但我们不能沾沾自喜,更不能停滞不前。党的十九大擘画了未来三十多年的发展蓝图。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好的愿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愿景不会自然而然实现,要靠全体国民共同奋斗。每位国民都应增强家国情怀,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立足本职岗位,做好本职工作,积极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国家的命运才会蒸蒸日上。大河有水小河满,国家发展好了,每位国民的日子才会更好。
中秋佳节,我们期待着与家人团聚,也会思念一些无法与家庭团聚的人,更要从他们身上汲取家国情怀的正能量,让中秋文化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为国家发展砥砺奋进、团结拼搏,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
相关新闻
- 2018-09-22中秋假期传承家国情怀 文化活动庆中秋
- 2018-09-18家国团圆梦融入中华复兴梦 传统文化学者谈中秋节的时代内涵
- 2018-05-30滨海新区文化中心:新晋网红地标“五馆一廊”各有千秋
- 2017-10-04中秋团圆,在归属感中传承家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