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两代列车司机见证中国速度
近日,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迎水桥机务段银川动车运用车间的办公室里,电力机车司机樊旺龙看起来有些倦意,因为前两天他刚执乘完兰州至银川的K816次旅客列车。一旁,动车组司机李罕晶神态轻松,下午他将驾驶动车前往西安,这样的往返对他而言已是“家常便饭”。
两位列车司机坐在记者对面,讲述他们的执乘故事。
今年是樊旺龙成为列车司机的第10个年头。2015年,从兰州交通大学毕业后,他如愿踏入铁路行业。“我上学的那个阶段,中国高铁网络正快速扩张,大量高铁线路相继开通。”当年12月26日,银西高速铁路开工建设,宁夏开始拥抱高铁网络。
樊旺龙一直梦想开动车,但成为一名动车司机,需要一步一个台阶。“想成为动车司机,得先参加全国统考考取电力机车驾驶证(J6)后成为一名电力机车司机,在电力机车司机岗位上累计行车10万公里里程以上,之后考取动力分散型电力动车组驾驶证(J7),并跟车学习半年以后,才有资格开动车。”樊旺龙介绍,2018年,他拿到了J6证,直至2024年,才终于取得J7。这一过程,他形容“比高考还难”。如今,他已行驶55万公里,虽具备开动车组的资格,但仍在普速线上积累经验。
李罕晶在列车司机岗位上已驰骋近30年,累计里程达180万公里。从“雷锋号”机车到“复兴号”动车,他切身感受到许多变化。仅驾驶室的变化,就让他感慨万千。“以前驾驶室连空调都没有,夏天温度能飙升到50℃,闷热得让人难以忍受。列车密闭性差、噪声大,冬天还漏风,我们只能靠一台小热风机取暖。就连想喝口水,都得用电炉子烧。”他感叹道,“现在动车组的驾驶环境,简直是天壤之别。”
驾驶环境的改善,不仅让司机受益,乘客的体验更是今非昔比。过去,绿皮车速度慢、路程长,车厢内气味难闻、噪音大,每次出行都让人疲惫不堪。“千万别小看‘三小时经济圈’的作用。”李罕晶说,“铁路的飞速发展,不仅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范围。”速度,是两代列车司机最直观的感受。
樊旺龙记得,第一次驾驶时速120公里的普速客车时,他已经感受到“风驰电掣”。如今,时速250公里的动车组,速度更是惊人。“两边的树木和风景‘唰’的一下就过去了,什么声音都听不见。”他说,“速度越快,司机的注意力越要高度集中,一秒钟列车就能行驶70米。”
李罕晶深有同感。如今,他执乘银西高铁,银川到西安618公里最快仅需3个小时。过去,这段旅程需要13个小时。
“2020年12月26日上午9时,银西高速铁路开通。”李罕晶准确无误地报出时间,“开通前的联调、联试我都参与了,所以记忆特别深刻。开通那一刻,我们动车组所有人都兴奋不已,真真切切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速度提升的同时,容错率降低,安全标准也愈发严苛。李罕晶说,普速列车时速120公里时,制动距离仅需800米至1200米,而最高时速350公里的动车,制动距离达到6500米,这意味着司机必须在更远的距离外、更短的时间内识别风险、作出判断,用瞬息万变来形容也不为过。
不管车窗外风景如何变化,李罕晶的目光,始终紧锁在前方两条无尽延伸的轨道上……(记者 李宏亮 马 丽 杨嘉琪)
- 2025-10-02宁夏发布药品经营企业停业与复营管理规定
- 2025-10-02银川市今年已发放技能补贴超900万元
- 2025-10-02宁夏原州区:以厨艺赋新食材 用赛事擦亮地域名片
- 2025-10-02“青海第一长隧”打通高原新通途青海加西公路JX-1标段正式通车现场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