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综合

“校园餐”里“捞油水”,严查!(前沿观察·清风正气在身边④)

2025-04-22 11: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这顿饭,花了多少钱?”

  “俩素菜加份排骨,才8块钱!”

  “最近食堂降价了。听说晚上还加了夜宵,9点半开始,馄饨、面条啥都有!”

  午餐时间,山东省临沂市兰陵一中学生食堂里,几名同学欣喜地讨论着。

  干净卫生的就餐环境,丰富实惠的菜品选择,美味可口的用餐享受,一系列的变化,让学生们的笑脸更加灿烂。

  去年以来,山东省兰陵县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靶向监管校园食品安全与膳食经费管理问题,坚决防范在“校园餐”里“捞油水”,确保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一查到底

  斩断“校园餐”食材采购利益输送链

  “李主任快看,蔬菜、鸡蛋供货挺分散,可冻品却集中在两家公司,里面准有事儿!”去年4月,在对兰陵校园食品安全监管追溯平台(以下简称“食安平台”)的一次巡察中,几所学校食堂集采数据的“异常信号”,引起了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的警觉。

  “校园餐,事关学生健康。必须一查到底!”兰陵县纪委监委第四纪检监察室主任李进说。

  纪检监察机关随即联合公安经侦部门,顺藤摸瓜,对相关学校和供货商展开调查。很快,一条隐蔽的利益输送链条浮出水面:

  原来,兰陵县某食材公司负责人陈某某等,与兰陵两所学校的食堂经理刘某、牛某某,某学校总务主任闫某某串通,在食材集采时选择自家冻品,从中牟利并输送回扣。刘某还与陈某某合谋,虚构订单套取学校膳食经费达60余万元。

  历时一个月的侦办,案件水落石出。取消涉事企业集采供应资格,相关责任人均受到处分,非法所得被悉数追回。

  “揪出食堂集采‘蛀虫’还不够,要斩断利益链,关键得在平台机制上动‘刀’。”兰陵县纪委监委派驻第八纪检监察组组长李超说。

  办案人员在调查中发现,这个承担着197所学校食堂食材集采、有70多家供货商的食安平台,长期采用的是“商城模式”,虽隐藏了供货商信息,但商品品牌、规格以及商家自定的价格都清晰可见。

  陈某某正是钻了这个“空子”,通过设置特殊标价、特定商品名称等“暗号”,让学校采购人员“精准识别”并下单,完成利益输送。

  找准问题,县纪委监委随即向县教育和体育局发出工作提示函,要求限期整改。

  “能不能只显示食材品类名称,屏蔽商家和品牌标识?”

  “可以随机排列商家顺序,统一外显图片,隐藏采购人员信息,杜绝‘定向’选择。”

  收到提示函,县教体局立即联合县发展改革局、兰陵农发集团召开会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商讨治理方案。

  如今,食安平台已全面改造升级,实现100%双向盲选。改造后,冷冻食品采购比例降至15%,肉蛋菜比例升至43.48%,学校食材结构更合理,饭菜种类更丰富。

  询价行动

  膳食经费,取之于学生也要用之于学生

  校园膳食经费“跑冒滴漏”堵上了。如何把钱用好?兰陵县持续深化整治工作。

  “今天午餐有西红柿炒鸡蛋和鸡腿,孩子吃了满满两碗米饭。”谈及近期校园餐的变化,兰陵四小三年级学生家长吴先生赞不绝口,“我家孩子壮实,胃口好,一顿饭才花六块五,真实惠!”

  这份实惠背后,是兰陵县的改革探索。去年,兰陵县出台中小学校食堂伙食成本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中小学餐费“一餐5—8元,三餐13—15元”,费用下调了20%。

  降价的“底气”从何而来?每周四清晨的询价行动给出了答案。

  “明早6点,北大棚菜市场集合,集采询价。”周三晚上,县教体局安全科科长王高强在工作群发出通知,大家第一时间回复响应。

  北大棚是兰陵有着20多年历史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全县菜价的“晴雨表”。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由县教体局、市场监管局、发展改革局、兰陵农发集团和学校代表等组成的联合询价小组,就已经穿梭在各个摊位之间。

  “西红柿两块六,土豆六毛七……”他们仔细记录着每一种食材的价格。

  “在门市价基础上再降5%”“物流成本还能压缩”……询价后,经过反复磋商,最终确定的集采价就是食安平台的定价。

  一年来,这样的现场询价已开展40余次,米面油和冻品集采价格下调了15%,而生鲜肉蛋菜集采价则比市场便宜了5%至10%,全县中小学校食材采购支出月均降低150万元。

  既要控价格,更要管好账。兰陵县教体局财务科副科长廉峰介绍:“县教体局设立校园餐专用账户,统一接收学生餐费。根据学校提起的费用申请,再由县教体局统一将餐费拨付到学校设立的食堂专用账户上,确保专款专用。”

  “膳食经费,取之于学生也要用之于学生。”兰陵四小校长宋传生说,“现在学校的食堂专用账户上,食材支出占比超70%,资金使用效率明显提升。”

  “把食材价格控住,运营成本降下来,平台配送费用再压缩些,”兰陵县教体局副局长姜玉海笑着说,“省下的钱,不就能给孩子们加个菜了吗?”

  陪餐制

  共筑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这是本月学校食堂的支出账目,欢迎大家监督。”兰陵六小总务主任徐雪雷将账单发到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群里,群内顿时热闹起来。

  “不错,这个月牛肉量增加了。”

  “时令蔬菜品种也多了。”

  …………

  该校三年级学生家长顾先生拿着手机向记者展示,只见群里的账目详细列出了食材采购、水电费用、食堂员工劳务等,每一项支出清晰透明。“知道孩子在学校吃得好,我们心里踏实。”他说。

  如今,兰陵县积极发挥家长在校园膳食监管中的作用,在全县提供校园餐的197所学校全部成立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县教体局推动建立完善陪餐监督机制,校长、教职工每日轮流陪餐,每日邀请两至三名家长入校陪餐。

  兰陵四中高一学生家长王女士说:“上周陪餐时,有家长建议天气升温,食堂可以提供绿豆汤。这次来看已经落实了,效率真高!”

  为确保陪餐制落地见效,兰陵县纪委监委还进一步推动县教体局联合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组建小分队,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督导检查学校执行情况,对落实不到位、执行不严格的,及时追究责任。

  从“舌尖”到“心间”,学生吃好了,家长放心了。“去年以来,我们累计组织家长参与招标采购、陪餐用餐、质量评价、安全检查、收支公开等事项监督1200余次,采用家长建议300余条。”姜玉海说,“同时,我们用好‘12345·兰陵首发’线上平台,积极收集群众反映的‘校园餐’线索。去年以来,线上收集线索下降了30%,今年一季度同比又下降了23%,‘校园餐’治理成效不断显现。”

  链接

  山东多措并举治理“校园餐”

  校园餐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2024年以来,山东省纪委监委牵头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与膳食经费管理专项整治,推动山东省教育厅建立学校全面自查、县级“拉网式”检查、市级“进驻式”核查、省级“点穴式”督查的“四查机制”,精准发现问题,强化以案促改。截至目前,累计排查整改问题5.36万个,清理退费2042万元,惠及学生13.7万人。

  阳光运行提升质效。出台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新规,要求设立食堂专用账户、实行独立核算。严格落实大宗食材统一采购制度,县级单位统一招标,要求每类食材供应商不少于3家,每校配餐企业保持3家以上竞争。强化价格管理,推动学校成立由学校负责人、食堂管理人员、学生家长等组成的核价小组,确保价格透明。

  建章立制长效治理。印发中小学校食堂管理指南、中小学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10项规范。全省98.89%的中小学校实现食堂自营,实现食谱制定、食材采购、价格核定、会计核算等关键环节直接管控,防范食堂外包企业在采购、加工环节随意压缩成本、以次充好、降低品质等隐患。

  群众监督形成合力。在全省中小学校建立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设立“山东省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问题投诉举报平台”,全面畅通校园食品安全举报奖励机制。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