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为孩子们设立阅读课
多年来,笔者强烈地感受到,全民阅读如果只在成年人中开展活动,而没有切实抓好青少年学生的阅读,就会有舍本求末之弊。为此,我们要在青少年阅读方面下更大力气,让“书香社会”真正由理想变为现实。
有了阅读教学任务,应有课程予以支持
当前,中小学生阅读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拥有相当的阅读量。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大会提出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战略性任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学生中学阶段应当阅读的30种中外文学名著后,学生课外阅读逐步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应予关注的内容。而中小学生阅读真正引起高度重视是在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2017年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2019年秋季学期实现所有年级“全覆盖”后。至此,统编教材有了指定阅读书目和推荐阅读书目,中小学生开展图书阅读成为不可回避也不可忽视的教学任务。有了教学任务,就该有相应的课程予以支持。
在校园里,学生可通过读书提高自身素质、强化核心素养。但是,如果只是随意读书、凭兴趣读书,读也行、不读也罢,甚至只是为了备战中考、高考而针对题目内容进行阅读,整部书阅读却并没有“来真格的”,如何能实现上述目标呢?如果设立阅读课,阅读有规范有指导,读书有检查,结果有考核,学生就可以不断接近上述目标。
2023年颁布的《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开始对设立阅读课作出安排,青少年学生阅读逐步得到学校课程和教研的有力支持与推动。
传统阅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我国古代丰富的阅读教育传统,可以成为当下设立阅读课的重要借鉴。以朱熹的“读书六法”为例,“读书六法”要求读书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居敬持志、捉紧用力。学生阅读要想达到这六个方面的要求,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晓之以理,通过教学实践切实去做。循序渐进,教师就要对学生阅读读物的选择有所指导;熟读精思,老师就应明确要求学生熟读好书,以此接触阅读的精髓;虚心涵泳,教师就要及时提醒和辅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切己体察,尤其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判断实践与书本的关系,进行阅读与反思;居敬持志和捉紧用力,就需要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长期、持续、全面的培养,尤其需要教师对学生日常行为加强引导与督促。
设立阅读课,能帮助学生拓展阅读量,破除以往“学生学语文等同于学语文教材,教师教语文等同于教语文教材”的积习。这也对教师们用好校园阅读的课外书提出了要求,让课外书成为教学内容之一。
为此,有的地区在各个学校组织“教师读书会”,让教师们读一些学生必读和推荐阅读的图书,以及一些阅读理论方面的书籍,使教师们更好掌握阅读实践的指导方法。有的学校还邀请全国特级教师上“共同阅读课”的示范观摩课,帮助教师们改变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掌握好大声朗读、持续默读、班级读书会等教学方式,并主动改变语文考核方式来促进教师教学的变革。
读书、写作、讲述、实践,是阅读课教学应有内容
读书是阅读课程的核心内容,而写作、讲述、实践则是教学的应有内容。设立阅读课,学生的阅读就可以在教师带领下有所规范,阅读实践就能生动有效地开展起来。
有这样一所中学,每周全校有一节统一的“静读课”,在这节课上,校园里出现了所有班级都安静读书的动人景象。学校还要求每两到三周,必须拿出一个课时进行文学之外各学科的阅读。事实上,全学科阅读已经在校园里广泛开展起来。在阅读课的推动下,写作成为学生们积极主动的课外行为,有学生在校内自主开展关于李白、杜甫、苏东坡等的讲座,并在校外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了数百篇文章。
在一所乡村小学,有一个10岁的留守男孩在一次展示中讲了一个妙趣横生的冒险故事,老师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再一看,他依据的文本只是一段干巴巴的说明文。原来,阅读课上的学习激发了他读写和讲述的兴趣,他便自发地对那篇说明文进行了演绎,他的讲述就成了一次精彩的改编。这就是坚持读写结合、读讲结合的阅读教育取得的成效。曾有人担心,让学生大量阅读会不会培养出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现在看来,努力建构阅读与学习、阅读与实践的关系,形成个体与文本互动的有机关系,在这样的阅读教育下,学生的热情与灵感会自发涌现,想成为“书呆子”都难。教师带领学生读书、写作、讲述,乃至进行拓展阅读、思辨阅读,读以致知、读以致用、读以修为、读以致乐,这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的情形!
设立阅读课,不仅是要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更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全面发展的自觉性,让书中博大而精彩的世界激发学生勤勉求学、向上向善之心。
在一些阅读教育开展得好的学校,我们看到,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升:学会了时间管理和行为管理,书包书本摆放得整齐划一,课桌抽屉收拾得干干净净,讲文明懂礼貌,阳光而自信。
设立阅读课,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课程如何安排,教研如何进行,考核如何把握,教师队伍如何建设等等,都还在实践、摸索、总结经验的过程中,甚至在不少地方还没有被提到教学规划中。为建设书香校园和书香社会,我们热切期待着:请为孩子们设立阅读课!
- 2025-04-22以友好之城待有为青年(现场评论·新春走基层)
- 2025-04-22高质量寒假作业这样“炼”成
- 2025-04-22学分互认,打破高校知识的“围墙”
- 2025-04-22传统文化启智润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