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微言大义

人民网评:反对家庭暴力 共享平安生活

2025-11-27 09:17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2021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家暴犯罪嫌疑人2800余人,起诉3400余人。”11月25日是“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近年来检察机关依法打击家暴犯罪的基本情况和治理成效,并发布一批典型案例。家庭暴力从来不是“家务事”,而是触碰法律红线的违法行为,惟有以司法利剑斩断暴力链条,才能让每个家庭都成为平安的港湾。

  司法的刚性惩治形成反家暴最直接的震慑力。从数据来看,2021年检察机关起诉涉家暴犯罪嫌疑人1200余人,2022年以来,年均起诉人数降至千人以下,涉家暴犯罪逐年下降且降幅较大,凸显了执法司法机关健全完善反家暴机制,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明显成效。近五年来500余名家暴犯罪被告人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不仅让施暴者付出了应有代价,更向社会传递出“家暴必惩”的明确信号。

  法律适用的不断拓展让反家暴的保护网越织越密。过去,家暴案件的罪名多集中在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如今随着司法实践的深入,虐待罪、遗弃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等罪名的适用比例不断提升,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的占比从2021年的90%以上降至今年的不到60%。其他罪名占比扩大,意味着司法机关对家暴的认定不再局限于身体伤害,更延伸到精神虐待、遗弃等隐蔽的暴力形式,打破“家暴只有身体伤害”“同居关系不受保护”“家暴受害者都是女性”等认知误区,法律的保护范围和内容更加立体全面。

  法律制度是反家暴的底线。家暴既伤家庭成员,也损公共利益,必须全程盯、从严打。最高检已明确:对家暴案件检察机关“一案到底”,有案不立、以罚代刑的,监督到底;虐待罪该公诉的,绝不再让受害人“自诉”跑路;手段残忍、恶习不改的,依法从重处罚。宽严相济,以严为主,让施暴者真正疼到不敢再伸手。此外,强制报告、告诫书、人身保护令、临时庇护等制度逐步落地,让家暴不再“第一次被容忍,第二次才处理”。

  “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只是一个日期,反家暴却是一场马拉松。当“遇到家暴找法律”成为受害者的第一选择,当“反对家暴”成为社会共识,当邻里不再对家暴行为“视而不见”,当企业、学校主动开展反家暴宣传,我们构筑的抵御家庭暴力的“战线”才能越来越坚固。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