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微言大义

党建评:“领导没要求”,就问问群众的需求

2025-11-24 17:52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实际工作中,有的干部将“领导没要求”当作不敢担责、不愿作为的挡箭牌;有的陷入“以事务为中心”而非“以群众为中心”的思维误区,对群众诉求视而不见;有的不注重提升专业素养,工作只会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思路和开拓精神……

  “领导没要求”,工作就应停滞不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机遇与挑战交织的新时代,党员干部若抱着“等靠要”心态,以“领导没要求”为借口消极怠工,不仅会错失发展良机,更会辜负群众期盼。

  不可否认,一些党员干部就是陷入了“无指令就不行动”的怪圈。究其根源,是“人民至上”理念树立得不牢,是思想上的懒惰、思维上的僵化作祟,将个人得失看得比发展大局还重。这种空转内耗的工作状态,不仅浪费宝贵时间,更损害发展大局,危害不容小觑。

  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应成为不作为的借口。党员干部必须跳出“唯上”的思维定势,彻底摈弃“领导推一下动一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惰性思维。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群众需求为行动指南,才能在新时代干出实绩、彰显担当。

  “领导没要求”,恰恰是问需群众的信号。上级的部署往往侧重于大方向、大原则,而群众的需求却藏在日常细节之中。脱贫之后怎么再增收?医保报销还有哪些不方便?老旧小区改造群众最盼啥?有些没有写进文件中的事,恰是党员干部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党员干部要明白,政绩不是做给领导看的,而是要让群众得到真真正正的实惠。从群众急难愁盼中找准工作切入点,多想一想群众需要什么、渴望什么,才能找到目标、发现差距和不足。

  民之所需,行之所至。问需于民,其要在行,重在落实。与其在办公室里坐等上层设计,不如直面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要看到,当前新质生产力能在多地实现破局,靠的就是当地党员干部立足群众需求与地方实际,主动探索、积极作为。

  组织撑腰,干部主动作为才有底气。改革越往纵深推进,遇到的“硬骨头”就越多。有闯劲、有拼劲、有干劲,可能也伴随着风险、代价和出错的几率。因此,必须坚持“三个区分开来”,精准容错纠错,打消党员干部的后顾之忧,更好激励担当作为。

  群众之事无小事。领导干部要常怀忧患意识,不忘群众嘱托,多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多问问群众“你们还需要什么”,满怀真心为群众解决问题。惟有始终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方能在新时代的考卷上书写出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