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莫成摆设(来论)
常年挂着锁、关着门,山西稷山县部分村庄投入不少资金建设的新公厕,成了好看不好用的摆设。事件曝光后,当地迅速整改,并对失职人员严肃问责。这一处置值得肯定,但更应深思的是,为啥好好的民生项目,没起到预期的惠民效果?
类似“重建设、轻运营”的情况,现实中还有不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政绩观错位。一些地方把民生工程当成展示工程,只顾有没有,不管好不好,甚至简单以“投入多少”“建得多气派”论英雄,最终陷入形式主义窠臼。另一方面是工作部署和落实不到位。部署上缺乏系统考量,执行上机械僵化,或一建了之,或一放了之,使得民生工程在落地过程中变了形、走了样,这是怠政懒政与能力弱化的体现。
只要政绩观不偏航,办法总比困难多。一些地方停车、运动空间紧缺,相关部门就把立交桥、高架桥下的边角地带,改造为停车场、运动场地、休闲公园等,既产生收益又惠及民生。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努力做到创造性落实,就能把民生实事办成民心工程,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有效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 2025-07-28怎么看这三个“1亿”(纵横)
- 2025-07-28好的城市要能安顿身心(现场评论)
- 2025-07-28从快递加速跑感受经济强体魄(人民时评)——半年报里看信心②
- 2025-07-28需求所向皆蓝海(评论员观察)——从新消费把脉经济活力与动能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