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这三个“1亿”(纵横)
每天约有1亿人次乘坐轨道交通高效通勤,1亿人次乘坐公交穿梭街巷,1亿人次乘坐出租车和网约车“门到门”出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中,格外亮眼的3个“1亿人次”,生动折射出我国城市交通的韧性与活力。
这些年,愈发多元的交通网络、高效便捷的出行体验,显著提升了中国人的生活品质。地域之间“一日千里”,多城切换成为现实;城市内部,地铁、公交、出租车、网约车畅行无阻,极大拓展了工作生活半径。
交通是现代城市的血脉。如何让每种交通方式发挥最大价值,考验治理智慧。以公交为例,如今我国城市公交线路近8万条、线路长度超170万公里。庞大的公交体量惠及亿万人日常出行,但具体到每一条公交线路背后,也都藏着不小学问。从怎样设置站点更加方便,到配备多少车才能高效运行,都需要科学论证后给出“最优解”。此外,交通线路也并非一成不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比如随着打网约车成为日常,很多地方的夜班公交乘客不断减少。从“刚需”到“补充”,不断优化夜间交通方案,方能以精细化服务照亮晚归者的回家路。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越织越密的交通网络,也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就拿北京来说,眼下29条地铁线路纵横交织,“地下大动脉”与城市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在文旅持续火热的今天,全市公共交通网串联起大部分热门景点,“交通+文旅”的服务闭环,也激活了城市文旅消费的新动能。
从更大视野看,一座城市的规划布局是否合理、交通网络是否高效,关乎城市的整体形象。今天大家对出行的需求,早已从“坐得上”向“坐得好”转变。这也意味着,城市交通更需在优化细节、“开小处方”上做文章。比如,面向市民,让服务从大众普惠向精准触达延伸,推出“出门直达地铁站”“点对点送学就医”等服务;面向游客,开发更多串联热门景点的“通游专线”,完善不同交通方式间的换乘、接驳服务。
路畅百事通。城市的温度,治理的精度,呈现在每一次出发与抵达之中。“幸福出行网”越织越密,城市的脉动将更加从容、更显活力。
- 2025-07-28好的城市要能安顿身心(现场评论)
- 2025-07-28从快递加速跑感受经济强体魄(人民时评)——半年报里看信心②
- 2025-07-28需求所向皆蓝海(评论员观察)——从新消费把脉经济活力与动能①
- 2025-07-28坚持同球共济 推动智能向善(和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