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新气象,各地课堂呈现哪些新变化?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 题:新学期新气象,各地课堂呈现哪些新变化?
新华社记者周思宇、白瑜、赵旭
近日,各地中小学校陆续开学。新程启航,踏入满眼春意的校园,哪些新气象令人眼前一亮?记者采访了解到,北京、重庆、广东等地精心谋划开学工作,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新路径,充分保障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以满满新意“打开”新学期。
中小学校园刮起“AI风”
“逐光而行,笔下生花”“以书为盾,披荆斩棘”……开学首日,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内宽达10米的“红包墙”惹人注目,学生们兴高采烈地领取“独家祝福”。
“这些纹样精美的红包都是由AI设计的,里面装着印有祝福语的书签。”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任炜东介绍,开学前,全校400余名任课教师借助AI工具,输入“开学”“祝福”等关键词,根据学科特点生成个性化红包设计,以这种特别的方式传递师生情谊。
![](https://education.news.cn/20250218/4f3278fc2b754c2e8cb76f9d06a681d4/202502184f3278fc2b754c2e8cb76f9d06a681d4_XxjdzbC007026_20250218_CBMFN0A002.png)
2月17日,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一名学生展示“开学祝福红包”。(受访者供图)
新学期,多地中小学校刮起“AI风”。
在重庆两江新区礼嘉实验小学,AI技术正在“重塑”传统课堂。“课前,利用智慧教育资源库快速形成个性化教案;课中,通过视频展示、随机抽问、抢答等互动功能讲授教学重难点;课后,结合反馈数据生成每个孩子的学习记录。”礼嘉实验小学校长江均斌说,AI助推个性化精准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有效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AI既可赋能教育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一课”。记者采访了解到,各地正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场景建设与应用,因地制宜打造“AI课程包”。
“提示词是我们向大模型输入的指令或问题,用于引导其生成符合需求的文本、代码等,例如,‘请使用人教版必修2世界人工分布图总结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的特征’。”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的开学第一课上,地理教师韩忠颖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提示词,引导学生们探索智能时代的学习方式。
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马占宇认为,AI时代,人机协同成为新的趋势,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在此背景下,教育需突破传统学科边界,从“知识传授”向“能力传授”转型,培养学生运用智能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融合”推动课堂“焕新”
今年1月,深圳小学生数学期末考卷曾引发舆论热议。新课标背景下,面向情景化、跨学科等命题新趋势,各地中小学教育教学如何同步“更新”?
开学第一课,深圳市福田区红岭实验小学六年级的每位同学都领到了一张《生物统计表》,他们将围绕“生物多样性”主题开展跨学科学习。为期三周的生物奥秘探索之旅中,孩子们穿梭于校园角落,寻找昆虫的偏好栖息地,统计生物种类、绘制分布图。
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红岭实验小学的孩子们至少要完成18个跨学科主题的学习。“自然界中许多引人入胜的现象背后,都隐藏着数学规律。比如,树叶的长宽比值越大,其形状越狭长。我们通过开展探究体验式学习,让学生从知识的‘储存者’变成‘创造者’。”红岭实验小学校长臧秀霞说。
近年来,“跨学科融合”已成为多地中小学校课堂“焕新”的关键词之一。
“勾画文中描绘画作的句子,并展开想象,再借助AI工具生成一幅你心中的《斗牛图》。”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的六年级语文课堂上,教师何倩正在讲解文言文《书戴嵩画牛》。她发现,孩子们对这幅画作格外感兴趣。
![](https://education.news.cn/20250218/4f3278fc2b754c2e8cb76f9d06a681d4/202502184f3278fc2b754c2e8cb76f9d06a681d4_6c964741a8d14b23a3fbb536eb5e5b49.jpg)
2月17日,树人景瑞小学的一堂语文课上,孩子们正在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新华社记者 周思宇 摄
“看似是一堂语文课,实际上融会了美术、历史、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树人景瑞小学副校长周洁琼说。
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华表示,融合技术的跨学科教学已成为景瑞小学的常态,今后,学校将持续推进数字技术与跨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强化课堂和生活情景的链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赵鑫认为,跨学科融合教育是教育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小学跨学科教学模式不断涌现,随着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推进,学校可以将不同学科的核心知识与关键技能有机融合,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https://education.news.cn/20250218/4f3278fc2b754c2e8cb76f9d06a681d4/202502184f3278fc2b754c2e8cb76f9d06a681d4_XxjdzbC007026_20250218_CBMFN0A004.jpg)
深圳红岭实验小学学生在进行主题探究实践。(受访者供图)
“课间15分钟”拓展体育“N种”可能
体育运动关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新学期,北京要求小学和初中每天1节体育课;广东要求探索课间15分钟制度;重庆提出中小学校每天上下午各安排一次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学生身心健康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系列新举措是给中小学生准备的开学礼物,希望带动孩子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切实提升身心健康水平。
记者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看到,孩子们正开展课间跑步运动。“新学期,我们要带孩子们跑起来,一起拥抱阳光。”中关村第二小学教育集团体育工作负责人王金良说,学校还专门设计了折返跑、绕楼跑等多种跑步形式,每月为各年级更换跑步路线,以提升学生跑步的兴趣。
“非遗”进校园,也正为体育教育注入新活力。
和煦春风中,重庆市城口县岚天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站在绿茵场上,双手将钱棍高高举起,一举一放间,钱棍发出清脆的响声。
“钱棍舞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岚天乡中心小学副校长赵丹丹介绍,为传承地方特色,学校将钱棍舞纳入校本课程,每天大课间时间,全校百余名小学生齐聚在操场上“舞钱棍”,既能强身健体,也提升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https://education.news.cn/20250218/4f3278fc2b754c2e8cb76f9d06a681d4/202502184f3278fc2b754c2e8cb76f9d06a681d4_f9ff6afe2ec94588a7594973f5360d4e.jpg)
2月18日,重庆市城口县岚天乡中心小学大课间时间,学生进行“钱棍舞”表演。(受访者供图)
在深圳大学附属中学,学生们则迎来了“AI体育助教”。记者在操场上看到,下课后,同学们在一块智能屏幕前,通过肢体动作控制屏幕程序,互相“PK”坐位体前屈和跳远,“就像玩体感游戏,不知不觉就运动了。”一位初二学生说。
“AI系统能够实时捕捉学生运动中的动作细节,并提供即时反馈和个性化训练建议,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数据支持。”深圳大学附属中学体育教研室主任孙波说,这种智能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也增强了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 2025-02-18金黄芒果托起火红产业
- 2025-02-18贵阳市民向松钻研养兰13年——10平方米阳台养出特金奖兰花
- 2025-02-18贵州贵阳举办第十四届兰花博览会
- 2025-02-18让更多人成为山里娃的“点灯人”
![](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770.png)
![西北角](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xibeijiao2.png)
![中国甘肃网微信](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weixin2.png)
![中国甘肃网微博](http://www.gscn.com.cn/home/2019/images/icon-erweima-weibo.png)
![微博甘肃](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weibogansu2.png)
![学习强国](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xuexiqiangguo2.png)
![今日头条号](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jinritoutiao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