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综合

贵阳市民向松钻研养兰13年——10平方米阳台养出特金奖兰花

2025-02-18 16:18 来源:人民日报

  在贵阳第十四届兰花博览会颁奖现场,特金奖的聚光灯落在了一盆叶如翡翠、花似蝶翼的春兰“红蜻蜓”上。

  这是贵阳市民向松花费数年时间“雕琢”的作品,一株仅有3片叶子的春兰苗,经三代芽苗淘汰更新,如今开出了三叠胭红的两个花朵。

  它诞生于一个10平方米的阳台,印刻着这位养兰爱好者13年的养兰足迹。

  2012年春,在贵钢花鸟市场,向松被兰香吸引,买回6盆栽好的兰花,养在6楼家中的阳台上。

  “新手养兰并不顺利。”向松回忆,不到一年,一半的兰花逐渐叶面泛黄、枯萎,甚至整株死掉。“那时只从摊主那儿听来简单的养护方式,其实远远不够。”

  意识到养兰需要方法和技巧,向松开始下“精功夫”,往花鸟市场跑得愈发勤快。和摊主交流、看专业书籍、到博览会上“偷师学艺”,渐渐填满他的周末时光。

  边学边练手,阳台上的花苗越来越多。虽然养护已足够精心,倒苗现象仍不时出现。在日复一日的观察与琢磨中,他获得启发:“养兰不能公式化,还得因时、因地制宜。”

  向松发现,从市场带回的成品兰土在阳台的大风与温差中极易板结成块。于是,他更换了透气性和保湿性更高的兰土,并在表面铺上青苔保湿,在阳台上搭建了遮风遮雨棚,同时调整摆放位置,充分利用东向阳台的晨光光照。

  “仔细观察也是养兰的关键。”养兰“事业”渐有起色,向松已经能敏锐捕捉到叶片是否挺立、青苔湿度几何、新芽萌发的角度怎样、养分是否充足等细节变化,及时调整养护措施。

  从一时兴趣到热爱钻研,向松养的兰花成活率从四成升至七成,阳台上慢慢架起层层兰架。炽烈的“娄山红”、端方的“大中华”、灵秀的“红蜻蜓”……60多盆品种丰富的兰花在这一方小小天地间尽展风姿。

  向松兰花养得好,在身边的朋友圈也出了名,周末总有人叩门求教,他也耐心指导。“在贵阳,这样的‘空中兰圃’正成为普通人家的日常。”贵阳市兰花协会会长谢皓说,兰花装点了市民的居室,拉近了爱兰人的距离,也为城市增添盎然生机。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