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辽宁流行音乐如何再上新高地?

2024-11-16 15:01 来源:辽宁日报

  一首歌为什么会被广为传唱,其中必有隽永的力量、时代的气息和对生活的感悟。

  日前,由省文联、沈阳市文旅广电局联合主办的“致敬辽宁流行音乐45周年系列活动”在沈阳进行。45年来,辽宁流行音乐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带给我们哪些思考,辽宁音乐文化如何凝聚新时代精神力量继续高质量发展,记者连日来采访中国流行音乐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东北地区的流行音乐从业者共同探讨。

  回望

  “辽宁力量在乐坛占据半壁江山”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熟悉的旋律响起,台上台下一起欢唱。这是日前“再起航”辽宁原创流行音乐作品演唱会开场的一幕。“这首歌是谁创作的?”“你不知道吧?作曲和原唱梦然是咱沈阳音乐学院毕业生。”观众们的小声交谈里也满溢着骄傲。

  以青春的名义向辽宁音乐人致敬,是这场音乐会的主题。《我爱你中国》《旗帜》《沈阳啊沈阳》等17首由辽宁籍艺术家或在辽宁学习、生活、工作过的作者所创作的原创流行音乐作品,通过4个篇章,展现了抒情流行、民谣、流行摇滚、民族金属、说唱、电子舞曲等多种流行音乐风格,也彰显了中国流行乐坛中的辽宁原创力量。

  台上热舞欢歌,台下荧光棒挥舞,掌声雷动,这股火爆劲儿让身为辽宁省音协流行音乐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的杨原颇为动容,“辽宁这片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土地,如同庞大的音乐宝藏,持续孕育出无数扣人心弦的旋律以及杰出的音乐人才。20世纪90年代初活跃在中国流行歌坛的流行歌手,辽宁籍占半壁江山。”

  省音协秘书长刘蕾介绍,1979年,沈阳歌舞团成立全国第一个轻音乐团,标志着流行音乐正式落地辽宁。20世纪90年代初,辽宁流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流行音乐词曲作家,比如谷建芬、张千一、张宏光、范哲明、铁源等。同时,辽宁亦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歌星,如张晓梅、苏红、段品章、那英、孙楠、李春波、艾静、火风等,他们凭借独特的嗓音征服了听众。45年来,辽宁完成了当代流行音乐的起承转合,汇成了一股自信向前的奔腾洪流。

  中国音协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副会长范哲明介绍,当年很多人去模仿港台的唱法,辽宁出现了一些走红的歌星,最早的有沈阳歌舞团的张晓梅(《好大一棵树》原唱),大连歌舞团的段品章(《妈妈的吻》《烛光里的妈妈》原唱)、本溪歌舞团的苏红(代表作《小小的我》《我多想唱》)等。

  经历过唱片辉煌时代的洗礼,加之辽宁媒体主导的原创音乐榜以及推动本土原创作品的平台和演出活动的加持,辽宁流行音乐近些年来涌现出很多优秀作品,比如《心手相牵》《少年》《行囊里的家乡》《西行战旗》《一路芬芳》等,唱出了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辽宁强音。

  热议

  立足本土,重振辽宁乐坛雄风

  流行音乐与时代发展、社会价值、大众关切互为表里。什么是流行音乐发展的主流?未来辽宁流行音乐事业的突破口在哪里?围绕对原创流行音乐创作的观察与思考,中国风格流行音乐发展研讨会暨辽宁流行音乐45周年发展研讨会上,流行音乐领域60余位专家学者和沈阳音乐学院、沈阳师范大学等高校和艺术团体的代表展开了深入探讨。

  “辽宁流行音乐跟内地流行音乐是同步发展起来的,甚至是比较领先的。”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金兆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如何让流行音乐创作更贴近老百姓的审美,达到通俗易懂?金兆钧建议,要利用好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用现代的作曲、编曲、录音手法以及演唱方法,使之获得属于当今的独立性。他表示,一定要与时俱进。创作者应让作品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和审美体验,实现时代性和艺术性、个性化的融合。

  “如何重振雄风、再创辉煌,是值得艺术管理者和词曲作家思考的问题。”辽宁音乐文学学会会长贾铮认为,当下活跃在中国流行乐坛的一线词曲家和歌坛唱将,很多都是辽宁籍的。如果人才外溢是人往高处走的自然现象,那么,我们为何不能成为“高处”呢?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支实力雄厚的队伍。这支队伍要有自己的目标,形成独有的创作风格。

  “当下,同质化倾向颇为突出,个性化元素缺失,快餐文化特征明显,一些作品在风格、主题上趋于相似,昙花一现,难以给听众带来新奇独特的感受。”杨原表示,过去很多歌曲在旋律、歌词内容、配器手段等各方面,都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之所以能流行至今,和作品批判与颂扬的特质密不可分。他建议,在创作层面要深入挖掘和巧妙运用本土资源,譬如辽宁地域的东北民歌、地方戏、说唱艺术等民间元素。应大胆创新,将这些独具特色的民间元素以及民族乐器融入流行音乐的创作,让作品更具地方特质。东北民歌的质朴奔放、地方戏的韵味情致、说唱艺术的活力节奏,皆可为流行音乐注入全新的活力。通过融合这些元素,我们能够创作出既具备现代流行音乐的时尚感,又饱含辽宁本土文化特色的音乐作品。

  沈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窦强认为,东北人唱歌条件好,有冲击力、感染力,声音有辨识度,骨子里有一股东北的劲儿,这很重要。“我们希望用音乐剧、歌舞剧的形式来推动辽宁流行音乐的发展,将歌曲内容、情感与歌手风格、沈阳气质融合起来,从音乐剧中挖掘具有流行气质的段落,推出一些单曲。”窦强说。

  省文联、省音协表示,要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为音乐人提供更有效的交流平台和更多的输出途径,培养更多的流行音乐人才,再筑乐坛新高地。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