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唯有“人民至上”,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澎湃评论员 李勤余
5月22日的“代表通道”上,来自湖北十堰的全国人大代表罗杰,讲述了“多位医护人员连续奋战47天救治一位87岁新冠肺炎患者”的感人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特别提到了这件事,并且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何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直观的数据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疫情暴发以来,湖北省已治愈80岁以上新冠肺炎患者3600多人。“无论年龄再大、病情再重我们都绝不放弃”,我们说到了,也做到了。
应对疫情,救不救老人的选择,不只是一个策略问题。在现代科技和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下,人民有理由获得更好的生存权利。然而,部分西方国家采用的“群体免疫”,却让个体以一己之力去面对自然法则的“优胜劣汰”,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对人性和伦理的拷问。
这不能不让人追问:做出不同选择的原因何在?
在这场与病毒的战斗中,中国人民识大体、顾大局,自觉配合疫情防控斗争,形成了“疫情防控的基础性力量”。这里头透露出来的,是党和国家与人民之间血脉相连、患难与共的关系。
因为始终把人民摆在第一位,所以无论病人年龄有多大、病情有多重,都不会被放弃。因为人民感受到了切切实实的关心和爱护,所以无论有多困难,都愿意主动配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也就明白了不同救治策略背后的政治伦理。
《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评论疫情时指出,对人“真正的保护”来自于可靠的科学信息共享和全球团结一致。此时此刻,中国疫情的趋势不断向好,而海外有些国家的精力仍未高度集中,相互指责,急于甩锅,局面的截然不同,说到底,还是和对“人民”的态度有关。其背后的行为逻辑究竟是争取政治、经济利益为先,还是保护人民为重?历史终将给出答案。
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共同抗疫,在两会与人民共商国是,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为人民谋福利,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在全球联系越来越紧密的当下,唯有“人民至上”,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才能为人类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相关新闻
- 2020-05-23两会国是厅|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复苏经济的根本基点
- 2020-05-23人民网评:切莫低估中央处理香港问题的能力和决心
- 2020-05-23人民网评:珍视人民的国家必会兴旺发达
- 2020-05-23人民论坛网评︱读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情怀” ——2020全国两会系列评论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