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娱乐新闻 >> 现代妇女杂志

【聚焦】她们用智慧照亮前方——陇原大地上的女性科技人才(图)

19-03-05 14:54 来源:《现代妇女》杂志 编辑:张玉芳

  策划/本刊采编中心

  阳春三月,百花待放,万物在五彩斑斓的色彩中彰显本色。第109个国际妇女节翩然而至,古有“从来才女果谁俦,错玉编珠万斛舟”的才华出众,今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新时代女性展现英姿,越来越多的优秀女性在行业领域发挥着她们的智慧,真正撑起半边天的蔚蓝与辽阔,女性科技人才就是其中的代表。

  科技部、全国妇联在《关于加强女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女性科技人才队伍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女性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一大批女性科技人才活跃在科技工作的各个领域,为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陇原大地上有许多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她们锐意进取、发光发热,引领着更多的陇原女性科技工作者以开阔、探索的姿态去开拓创新,为陇原大地的科技事业贡献了一份崭新的力量。

  冯玉洁:做一颗坚守岗位的螺丝钉

  文/ 张宇昕

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金川集团兰州科技园主任、高级工程师冯玉洁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了你的岗位。”金川集团公司兰州科技园主任、高级工程师冯玉洁一字一句将《雷锋日记》中的这段话抄了下来,并把它当成自己多年来工作道路中的座右铭。

  对于冯玉洁来说,认真与坚守就是她的代名词。“刚参加工作时,我被分配在原精炼厂铜电解车间工作,一干就是15年,这期间也是我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冶金高级工程师、从行业入门逐步走向技术管理岗位的15年。”她这样说道。从2.4万吨工程的设计、试车投产到正常运转;从大极板改造试验到批量产出高纯阴极铜;从5万吨工程的全面启动到北方地区第一块大板高纯铜的诞生;从20万吨铜工程的规划到项目的全面实施等多个岗位角色转换过程,作为金川做大铜文章项目组的主要成员之一,冯玉洁将自己的全部热情与努力付诸工作,对她来说,最大的期望就是全力以赴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因为这是一份美好且值得拼搏奋斗的事业。

  “这些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感受到什么是责任与担当,学会了自立与坚强,这些精神财富使我受益匪浅。”谈起这些年的过往,冯玉洁表示令她感受最深刻的,当属她与金属钴的“不解之缘”。“2006年初,我被调任原精炼厂钴系统从事技术管理工作,要知道钴工艺复杂、生产流程长、技术控制难度大……一件件困难实实在在地摆在了眼前。”冯玉洁回忆着,“虽然我也胆怯过、犹豫过,但是心底总回荡着一种无论如何也要克服困难的力量,督促鼓励着我坚持做下去,那就是‘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就这样,为了让自己尽快学习到先进的工艺技术,适应岗位要求,所有的双休日、节假日时间全部被冯玉洁用在了学习基础知识、查阅论文书籍、搜索行业动态、下现场熟悉工艺上。凭着吃苦耐劳的坚韧品格,凭着一次次工作现场的摸爬滚打,她逐渐积累了丰富的钴生产实践经验,为后期主持钴系列重大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2013年,冯玉洁先后主持完成了投资数亿元的4000吨钴/年、1万吨钴 /年等扩能改造项目的设计、建设及试车投产工作,作为集团重点项目负责人,深感责任重大。冯玉洁说:“早已忘记我们在试验台前办公桌上度过了多少个日夜,只记得我们一次次反复核对修改工艺配置方案、仔细推敲关键设备的技术参数,在大型萃取箱的现场制作时,对于每块板、每条焊缝的对接,我都会力争能挤出时间亲自在现场检查,这些都是为了能最大限度使每个项目所选择的工艺方案更科学、更经济实用,减少因设计缺陷造成的投资浪费。”

  终于,付出的汗水收获了回报,短短14个月将投资3.6亿元的项目如期建成投产。

  “当第一批合格的氯化钴溶液产出的时候,我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她感慨道,而该项目也实现了合金类物料的高效处理,填补了该领域的技术空白,荣获2011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建设协会工程设计一等奖。

  2014年底,冯玉洁又一次调回原来的钴生产系统。钴生产系统是一个拥有500余名员工、承担着新材料公司60%以上生产任务的大生产体系,作业面更广、产品更多、安全环保管控难度更大,人员结构更加复杂,她所肩负的责任和压力更大。

  “那时候我几乎天天披星戴月,早来晚走,也要求自己必须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出现在生产第一现场,这样才能带动员工们的积极性。”冯玉洁说,“近年来由于有色金属价格呈断崖式下跌,行业举步维艰,形势异常严峻,我的脑海里每天只有一个念头:如何压缩成本,把原料中的有价金属吃干榨净?如何提高金属收率?这些成了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主要问题。”然而她并没有被现实打败,而是越战越勇,带领全体职工在征服万吨钴产量大关、积极投入到打赢“止滑、减亏、增盈”的攻坚战中,多次与国内各大专院校交流学习,采用新的工艺代替常规工艺,成功解决了因溶解液长期不能过滤而造成有价金属损失的难题,各类渣滓和废水实现合理科学开路,极大降低了中间物料返料量,各工序成本及收率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金川钴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工作事业有了飞跃式发展,但家庭始终是她心中的牵挂与愧疚。“儿子高考那年,在那个关键时刻,作为母亲我本应该时时刻刻陪着他,为孩子加油鼓劲,但由于当时正处在四氧化三钴质量攻坚的当口,我只有把孩子甩给了年迈多病的老母亲。原定好抽出时间参加的一个活动,哪怕是开个家长会、考前咨询会,次次都因为工作脱不开身而落空,为孩子多做点事在这一年成了一种奢望,好在家人们都十分理解并且支持我的工作。”冯玉洁说道,“有人说我是‘工作狂’,对自己和他人工作的要求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但知之深,爱之切,当你真正了解了自己从事的职业,并从中得到快乐,为它的盛衰成败而感到兴奋或沮丧,才能证明你是热爱自己的工作的,才会认真对待它、敬畏它、尊重它、才能够勤奋有加。”

  能够将一份事业执著地坚守下去,靠的不仅是勇气和追求,更多的是一种自信和勇敢。当女性特有的柔韧和智慧与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相结合时,所迸发出的火花往往更加热烈、绚烂,从冯玉洁的身上,我们也深深看到了这一点。

  科技进步引领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在科技领域崭露头角,施展才华,她们的智慧照亮了技术车间,也照亮了茫茫草原。

  张榕:小草知道她的坚守和努力

  文/史旺平

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张榕

  “户外工作是我的生活常态,常年出差的包和箱子有固定的洗漱用品和睡衣,提起就能走,说走就走。”——张榕

  “没有花儿香/没有树儿高/我还是那一棵/无名的小草/我也有芬芳/我也有力量/随风漂泊的心/自由自在飘摇/春风啊,春风/你把我吹绿/阳光啊,阳光/你把我照耀/我就是一颗坚强的小草。”提笔介绍这位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张榕时,脑海中浮现出了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她出生、成长在陇原大地贫穷的农村,但贫瘠的土地反而滋养了她坚韧、执著、拼搏的性格,像一颗小草一样努力地迎着阳光成长,工作后她从事了与小草紧密联系的工作,与草结下了毕生之缘,所以小草知道她的坚守与付出。

  1965年,张榕出生在定西市通渭县陇川镇蔡家铺村,那里是贫窭甲天下的代表性区域,可她并不觉得她的家乡有一点点不好的地方,在那里度过了她的孩提及学生时代。她是典型的“60后”代表,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有着无忧无虑的童年,但比周围小孩优越的是,她的父亲是国家干部、老党员,加上母亲勤奋、果敢、吃苦耐劳,所以家里的收入还可以,她没有同龄人挨饿受冻的印象。那时候由于大环境的原因,农村中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对学习不太重视,求学阶段的张榕不像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时间花在学习上,她的小学和初中都在轻松快乐中度过,学习成绩不是很突出,导致高考经历了复读。复读的经历虽然身心遭受磨练,但这也使她养成了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性格,为以后生活、工作中的坚持和执著奠定了基础。用张榕自己的话来说:“我小时候的日子虽然艰辛清贫,但内心充实快乐,道路平坦光明,岁月灿烂齐整。”

  对张榕成长影响最深刻的是奶奶。在她的生活里,奶奶给了她“母爱”的温暖,让她学会慈爱;奶奶的言传身教让她学习怎样处世,使她懂得了释怀、宽宥和悲悯;奶奶关爱老弱孤寡,重情义,使她学到了心怀向善、感恩和本分。奶奶很爱她,但从不娇惯和无原则。印象最深且让她温暖一生的,就是奶奶和妈妈亲如母女、相濡以沫的婆媳关系。她俩一致的三观、良好的合作、性格的互补以及生活中吃苦耐劳、相互扶持与体贴,让她得到了那个年代农村的大多数青少年均难以圆满得到的衣食无忧、健康教育和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也把中国妇女勤奋、无私、善良、朴实、要强的正能量渗透到了她的生命中,让她受益终身。

  大学阶段是张榕思想性格成熟的阶段,这期间她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学习非常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期间,对她影响比较深的一件事是,1984年学校请了王素香(原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种草名人,1983年全国十大新闻人物之一)给上一届毕业班的学生作报告,因为王素香在定西市通渭县种红豆草出名,张榕怀着无限好奇想探个究竟,冒充毕业班的学生混进报告厅听她的报告。王素香对老百姓的感情和付出、对党的事业的执著深深地感染了她,那次报告也让张榕切实认识到了家乡的贫穷和落后。“大概从那个时候,一种朴素的责任进到了我的血液里,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分到这个单位的时候,我竟有一种莫名的归宿感。”张榕说。

  参加工作后,张榕继承了奶奶和母亲的对人宽容、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价值。工作岗位就是土壤,扎根这片土壤,张榕克服困难,一路向阳。多年以来扎根基层,和农民打成一片。1992年至1996年,她在和政县吊滩乡政府搞科技扶贫。她的单位担保把10万元资金通过贷款发放到农户手中,扶持种草养畜,到了每年底收回1/3再贷给另一户。有一年年底要清账的时候,一部分农户躲避不愿交钱,她便走村串户挨家收,一个大雪天她约上一个干部,骑着自行车去农户家要账,有一户几次找不见人,据说那天家里有人了,天很黑,张榕老远看到他家的灯光,心里有点小激动,心想有指望了。谁知到跟前狗一叫,他家的灯就熄灭了,再也叫不开门。心里那个气馁,让她有想哭的感觉。后来她就大声说:“走吧!看来没希望了。”说完便悄悄留下来等,过了好一会儿,他家终于有人探出来看究竟,这才成功进了他家门,终于要到了最后一笔钱。也是这次,张榕了解到这家确实有人得了重病,之后协调村干部答应以后从年度的补助款里给他们解决一些,就算圆满解决了问题。为了感谢村干部,她自己花了9元钱,买了两瓶酒,又给了7元钱,让村干部杀一只他家的鸡,叫上了另外两个村里比较熟悉的人,痛快喝酒吃肉,大家都说了许多掏心窝子的话。晚上10点多了,她和同伴骑车返回,一路上不知摔倒了几次,但很开心。回到宿舍准备睡觉时,才发现皮鞋口把小腿磨破了一道血印子,袜子粘在上面脱不下来,才感觉到了疼。不过,这件事常常令她回味感慨:“其实,农民最讲信用,我本来就是他们中的一分子,和他们在一起,我很合适,也很快乐,这也是多年来我一直工作的动力之一吧。”

  从开始工作接触业务,到参与相关的基层工作,再到独立主持课题开展业务,张榕理清了自己的业务方向就是面向基层、立足农牧业,把实用技术送到最需要的田间地头和农牧民身边。她完成了从一名技术员到高级畜牧师的实践历练和业务积累,承担了单位相关岗位的管理职责,她认为她的事业不是一个单位几个人在战线上奋战,而是一个系统、一支队伍、一批社会精英在这个战线上奋斗,从前辈无数个王素香们开始,一代接一代,在无数甘肃草业人的坚强努力下,把甘肃草业再一次推到了无可替代的地位。引以为豪的是,张榕是这支队伍里的一分子,领军人物,一路走来,小草知道他们的坚守和努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的女性跻身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她们在各行各业充分发挥潜力,彰显着智慧。

  喻辅梅:

  在勇气与智慧中展现光芒

  文/张金仿

全省三八红旗手、酒钢集团宏兴股份公司不锈钢分公司工程师喻辅梅

  勇者之心与工匠精神

  “我在酒钢工作25年了,基本陪伴酒钢的一半历程,其中我参与和见证了两件大事:生产出第一块中厚板和生产出第一卷不锈钢2B卷。能为酒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从事的工作是平凡的,但我一直坚信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谈到自己的工作,喻辅梅谦虚自信,作为酒钢集团宏兴股份公司不锈钢分公司的工程师,她的技能与成就彰显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匠心与勇气。

  1993年,从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喻辅梅被分配到酒钢集团,入厂时正是酒钢中板项目的筹建期,当时有大量的英语资料需要翻译,她外语出色,就被安排翻译设备资料。虽然在校期间她学业优秀,但在实践中还是遇到了不少问题。她说:“在翻译电气设备的资料时,我遇到一些不太理解的专业术语和设备原理,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和向电气专业的同事请教,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力求将资料翻译得准确通顺,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凭着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她翻译的资料得到进出口公司资深翻译的认可和好评。

  在设备调试期间,喻辅梅被安排到磨床班。当时她和另一名同事一起翻译了POMILI磨床操作和维护手册,当时计算机还没有普及,他们翻译一部分,字写得好的同事负责誊清一部分,最后形成了一份2厘米厚的完整的操作维护手册,这份手册作为最原始的培训资料一直使用至今。

  虽然已经离开校园,但喻辅梅依然保持着一颗好学之心。在配合外方专家调试的同时,她积极学习,力求快速全面地学会磨床的操作和维护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她就掌握了一系列流程。“最后我成为班组里第一个操作磨床的‘勇者’。”她笑着说,言语间是一种胸有成竹的自豪感。

  在投产初期,为配合轧机的生产,喻辅梅和班组里的同事并肩作战,常常加班加点。她说:“记得有一次我们连续工作了48个小时。但那时我们内心里充满了要生产出国内一流的中厚板产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人抱怨和退却,大家都是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在工作中,这种团结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2003年,喻辅梅被调往不锈钢项目部,负责不锈钢冷轧磨床项目设备的引进工作。厚积薄发,之前她在中板磨床工作积累的技术和经验派上了用场,她带领小组完成了不锈钢冷轧工程磨床及公辅设备的技术交流和技术谈判工作,制定了不锈钢磨床和辅助系统管理、操作和培训等技术规范,及时满足了不锈钢冷轧生产和二十辊轧机调试的条件。为了使轧辊管理方式满足现场需要,她组织建立了冷轧分厂轧辊管理系统,促进了轧辊磨削装配使用各个环节的质量过程控制和成本控制。期间,她提出的关于磨床设备改造和轧辊磨削工艺的三项合理化建议,分别获得集团公司合理化建议优秀成果奖和青工创新创效奖。

  知难而上的勇气,创新的活力

  2008年5月,喻辅梅遇到了工作以来最大的困境,板面振纹成为困扰冷轧产品的主要质量问题,当时轧辊被认为“嫌疑”最大。作为轧辊的“提供者”,喻辅梅承受了很大压力。她说:“我知道这是挡在我面前的一块大石头,只有我自己才能搬走它。”喻辅梅沉着下来,寻找问题的所在。她在现场反复跟踪试验,判定板面振纹来自轧机固有振纹和轧辊振纹,而轧机固有振纹经酸洗平整处理可以消除,因而影响板面质量的还是轧辊振纹。要消除轧辊振纹,首先要能识别它。喻辅梅听说轻微对眼能很容易地看出振纹,便开始练习对眼,经过一番努力,终于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不仅能快速准确地识别轧辊振纹,还能识别出辊面斜纹、车胎纹等缺陷。识别出了轧辊振纹,喻辅梅很快找出了轧辊振纹产生的原因。通过不断优化砂轮选型和磨削程序,提高操作工操作水平,轧辊振纹率由20%降到了0.2%以下。2009年初,冷轧板面振纹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2010年下半年,喻辅梅开始担任冷轧分厂二十辊轧机区域和精整区域机械设备责任工程师。凭着过硬的技术能力和敬业精神,她在2011年7月成功地组织了冷轧分厂首次轧切区域设备年修。2012年,她带领技术人员解决了影响六辊轧机和二十辊轧机故障时间的多项关键问题,有效提高了设备的作业率。她主持了《六辊轧机稳定运行技术攻关》项目,使热线六辊轧机作业率、产品厚度、设备稳定性和轧制产量等指标,在全国同类轧机中处于先进水平。

  不锈钢二十辊轧机区域是不锈钢公司技术最复杂、设备最精密的关键区域。对于设备管理,喻辅梅有一套自己的思路。“我觉得设备管理人员不仅要了解设备的结构和原理,还必须要懂工艺、会操作,才能更好地进行设备管理。另外,设备管理应当由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共同完成,操作人员要将监控设备作为职责的一部分,而设备管理人员除了要对设备进行点检外,还要教会操作人员如何正确使用设备,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她说。

  对于未来的展望,喻辅梅依然谦虚自信:“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最重要的是不能有畏难情绪,要有孜孜不倦的学习能力,始终保持自己的创新活力。作业一名技术人员,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

  (责编  拾谷雨)

精彩推荐

  • 图解:聚焦两会|两会开幕这些知识要知道 图解:聚焦两会|两会开幕这些知识要知道
  • 金城梦雷锋情青春助力脱贫 兰州市七里河区学雷锋活动月启动 金城梦雷锋情青春助力脱贫 兰州市七里河区学雷锋活动月启动
  • 酒泉阿克塞百余只“岩壁精灵”雪中觅食 酒泉阿克塞百余只“岩壁精灵”雪中觅食
  • 陇原气象新 春耕生产忙(图) 陇原气象新 春耕生产忙(图)
  • 投资90亿 天水要建环形景观大道 投资90亿 天水要建环形景观大道
  • 家风家训化人心村规民约树新风——走近兰州榆中县省级文明乡镇韦营乡 家风家训化人心村规民约树新风——走近兰州榆中县省级文明乡镇韦营乡
  • 甘肃省收费公路专项债券(一期)20亿元成功落地 甘肃省收费公路专项债券(一期)20亿元成功落地
  • 甘肃教育聚焦“五唯”问题 创特色鲜明西部教育高地 甘肃教育聚焦“五唯”问题 创特色鲜明西部教育高地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