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老北京印象 77岁老人耗时16年画遍北京城
原标题:留住老北京印象 77岁老人耗时16年画遍北京城
赵锡山退休后,重新拾起了儿时的爱好画画。用了16年,他画遍了北京的老城区。赵老的画非常写实,从旧时的城门楼、街景,到家具、人物衣着……他的画自成一格,里面既有中国传统工笔画的细腻工整,又不乏西洋油画中的透视和光影,但最打动人的还是画中浓浓的怀旧风。他的一些作品还被博物馆收藏起来。
曾与美院失之交臂
今年77岁的赵锡山不是科班出身,也没有受过正规的绘画训练,他只是一名退休的英语老师,在前门鲜鱼口附近胡同里住了一辈子。赵锡山喜欢静,坐得住,所以小时候,一根画笔一张纸片就是他最好的玩具。
不过,赵锡山虽然喜欢画画,但是因为父亲过世得早,家里就靠母亲赚钱艰难度日,所以他没有条件进行系统训练。“也正因此,我的画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技巧,可以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1962年,赵锡山参加高考,那一年他想报考的中央美术学院没有招生。“那时候消息闭塞,等到普通高校开始招生的时候,我错过了很多的机会。”赵锡山说,在志愿填写的最后三天,他不得不临时改报了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竟然顺利考取。1968年,赵锡山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第52中学,成了一名英语教师。
画作里的怀旧风最打动人
做了19年的英语老师之后,1987年,赵锡山从52中调到了崇文区教育研究中心,从事英语教研工作。在这一年,发生的这件事彻底改变了赵锡山。
有一天,他用自行车驮着煤气罐去换气,因为没拴好,煤气罐从车上掉下把脚砸成了粉碎性骨折。为此,赵锡山休了五天病假。休假期间,他画了一幅展现北京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正阳门及周边的鸟瞰图,没想到受到众人的称赞。从那时起,赵锡山意识到京城变化之大,但是他真正拿起画笔,将儿时的北京城一一绘制出来,还是在2002年退休之后。
“上班的时候,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几乎没有时间画画。”赵锡山说,退休之后,他的时间充裕了不少,所以很多作品都是退休之后开始画的。赵锡山的画最打动人的还是画中浓浓的怀旧风。《正阳门全景图》、《五十年代的天安门广场全貌》……赵老打开家中的一个柜子里,缓缓地打开一个又一个的卷轴,老北京的气息扑面而来。
在《五十年代初北京前三门全景图里》里,东单路口往东并不是如今宽阔的马路,位于路口西南侧是一座机场,如今北侧已经成为东单体育场和体育馆,南侧是东单公园。“你看,现在的前门火车站是当年的北京火车站,五十年代的时候,主色调是咖啡和暗红色,现在修复之后变成了灰色和白色。”
超群记忆力为画作助力
赵锡山的画讲究写实,而且,他的记忆力超乎常人,凡是他看过的东西,很多都会被牢牢记在心里。赵锡山由于“记性好”,此前还引发过一场有趣的“竞赛”。两年前,某电视台录制一档节目时给赵锡山出了个难题,把他和主持人还有一位意大利设计师请到国子监的大殿,仔细观察10分钟,然后将那个场景画下来。那次“竞赛”中,赵锡山将大殿的细节画得丝毫不差,意大利的设计师也吃惊不已。
随着这几年赵锡山的画越来越出名,也引来了不少“考据狂”,对照各种史料照片研究他的画,还有专家把他的画当文献资料进行收藏。除了老北京街景,赵锡山还画了不少其他的作品。如今,他的画作已经有两千多幅,但关于老北京的题材仍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我差不多已经把北京城画遍了。”
2017年,赵锡山的《昨日重现:水彩笔下的老北京》出版,里面收录了上百幅展现半世纪前老北京风韵的水彩画精品。看到自己的画作出版,赵锡山很欣慰,他表示,主要身体还允许,他就一定会画下去,北京城每天都经历着变化,他要用画笔做历史的见证者。
本报记者 李环宇 文并摄
相关新闻
- 2018-11-01《京味儿》为读者带来地道老北京滋味
- 2018-10-28第一家合资企业—— 北京航食:努力做成百年老字号(改革开放40年40个“第一”)
- 2018-10-17【中国那些事儿】听“地道”北京老外柯马凯讲重阳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 2018-10-12人如其名!北京武警老战士路见不平,身中5刀滴血追凶,邻省号召全省向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