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行走“壮美黄河” 全国网媒盛赞美丽新山西

18-09-20 17:15 来源:山西新闻网 编辑:李红军

2018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

  9月10日至15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山西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主办,山西新闻网承办的“壮美黄河”第十三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成功举办。6天时间,行程2500余公里,来自全国51家中央及地方重点网络媒体的近70名编辑、记者,深入忻州、吕梁、临汾、运城4市进行集中采访采风。采访团从宁武汾河源头开始探访,至芮城大禹渡收官,一路感受黄土风情,见证绿色发展,聚焦经济转型,发现美丽新山西。

“壮美黄河”第十三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圆满落幕

  期间,编辑、记者们通过文字、图像、视频、手机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多种媒介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对山西黄河沿岸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进行了重点宣传报道,充分展示了山西转型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全国网络媒体共发布原创稿件350余篇、微博500余条、微信600余条,转载稿件2000余篇,新浪微博话题#壮美黄河·山西行##网媒山西行##壮美黄河行#浏览量达到3000多万,山西新闻网官方抖音号所发视频点击量为583.6万,其中《见了黄河不死心,反而心潮澎湃》单条视频点击量达503.1万。

  从北到南喜览黄河壮美气象

  滚滚黄河,从忻州市偏关县老牛湾流入山西,至运城市垣曲县马蹄窝出山西,流经忻州、吕梁、临汾、运城4市19个县(市),干流总长度965公里,沿途造就了无数美景,孕育出浓厚的黄土风情。目前,山西把黄河作为三大旅游板块之一来打造,构建母亲黄河、龙腾黄河、多彩黄河、生态黄河的国家旅游精品线路。

网媒编辑、记者走进汾河之源

  “汾河流水哗啦啦,阳春三月看杏花,待到五月杏儿熟,大麦小麦又扬花……”作为黄河第二大支流,全长716公里的汾河养育了40%的三晋儿女。9月10日,走进忻州市宁武县汾河之源,烟雨迷蒙,一派江南风光。“水清、山绿、空气好,没想到汾河源头的景致这么美,眼前的宁武和来之前所想象的资源型县市的形象差距太大了!”看了如画美景,尝过甘洌的源头水,大众网记者王鑫瑞坦言,宁武在他心中已被贴上“绿色”标签。

  如果说汾河所展现的是“小清新”,那“黄河入晋第一湾”老牛湾呈现给世人的,便是黄河与长城握手的磅礴气势。长城到老牛湾后,虽抵黄河岸边,但并未跨黄河西去,而是顺黄河的东岸南下,经万家寨、关河口至河曲县,然后才越黄河进入保德县境内逶迤西去。老牛湾,也因长城与黄河在这里第一次握手而闻名天下。

汛期的壶口瀑布

  自老牛湾入晋,黄河垂直向南,在石楼马家畔村西画了一个周长8公里几近360度的大圆湾,慷慨馈赠出“天下黄河第一湾”;在临县,“黄河第二碛”的惊险成就了碛口的繁华,昔日“水旱码头小都会”,今朝黄河旅游新明珠;在永和,一改咆哮前行、穿峡裂岸的雄壮,形成了7个优美的“S”型大湾,展现出了母亲河最为温婉多情、宁静包容的姿态,让乾坤湾成为山西乃至全国的一张名片;在吉县,黄河由300米宽乍缩为50余米,飞流直下,跌入深槽,以排山倒海的独特雄姿著称于世,被誉为“世界第一大黄色瀑布”……

碛口古镇的黄土风情吸引网媒编辑、记者驻足

  “来之前对山西的印象还停留在‘煤炭大省’,亲眼看过才发现这里竟是一个‘聚宝盆’,不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更有令人羡慕的旅游资源,太意外、太惊喜!”中国日报网记者朱月红第一次来山西,就体验了一次黄河深度游,“黄河在这里的千姿百态,沿线所体现出的黄土风情,都有着深深的吸引力,让来到这里的人深感不虚此行。”

  一路赏绿瞩目沿黄生态治理

  “万山皆绿化,四海无荒田”,直白的标语,反映出人们最质朴的愿望。近年来,山西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域,举全省之力抓好“两山七河”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努力重现“人说山西好风光”的生态形象。

  2500余公里的行程中,编辑、记者们时而穿行在山间,两侧松柏林立,溪水潺潺,时而登高至山顶,远看绿树成荫,碧空无垠。“以前只听歌里唱到‘人说山西好风光’,通过这次网媒行,才体会到其中的含义。看得出来,山西在生态治理上下了大力气。”红网记者龚蓉说出了不少编辑、记者的心声。

如今万家寨绿树掩映

  9月11日,位于忻州偏关的万家寨水库大坝两侧,一侧浊浪滚滚,一侧清波荡漾,上演着壮美的奇观异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山西举全省之力修建万家寨引黄工程,20余年过去,这里不仅对缓解山西和周边地区水资源短缺、优化华北电网能源结构有非凡意义,也极大改善了枢纽施工区的生态环境。如今的万家寨,已不再是“天高愁涧壑,荒边无树无鸟窝”的景象,荒山秃岭长满了绿树,乱石滩变成了绿草坪。

  “永和有‘三本书’,第一本是体现黄河精神的地质地貌教科书,第二本是体现东征精神的红色教科书,第三本是体现‘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过程中,全县人民战天斗地植树造林的永和精神的生态建设教科书。”9月13日下午,在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内,听了永和县委书记加天山的介绍,不少网媒编辑、记者颇为意外。自进入永和境内,一路峰林叠翠、绿染山川,根本无法想象这里以前竟然“山是秃瓢瓢,沟是圪壕壕,地是窄条条”。

永和乾坤湾周边是片片山林

  “从水土流失极其严重的生态脆弱区,变为片片山林的环境优美县,永和人民在发展的蓝图里,挥洒的是生命的底色和永恒的绿色。”一路走来,青海新闻网记者马振龙格外关注山西沿黄市县的生态建设情况,“在偏关,我们看到了当地百姓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植树造林,在古老的长城脚下,筑起了新的绿色长城;在石楼,我们了解到这个山西退耕还林最大县,森林覆盖率达31.8%……这些地方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这不正是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写照吗?”

  由表及里聚焦产业转型升级

  从经济断崖式下滑到发展由“疲”转“兴”,山西在极不寻常的发展进程中砥砺前行、浴火重生。在赏大河风光、看生态治理的同时,网媒编辑、记者也在关注山西的经济发展,聚焦沿黄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其中,“旅游+扶贫”、“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现代农业模式、“光伏领跑”等生动实践,让采访团成员纷纷点赞。

马仑沟成百姓眼中的增收“宝地”

  9月10日,宁武县东寨镇马仑沟的芦芽山南麓河道综合治理项目现场,工人正在收拾路边的碎石。游人眼里,这是一处难忘的美景,而在老百姓眼中,却是促进旅游发展、带动村民增收的“宝地”。项目预计明年开放接待游客,届时将带动周边13个村、174户、481人脱贫致富。”

  作为山西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为了拔掉“穷根”,临县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发展产业扶贫、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短短4年间,全县已有42个村的3000多人从事食用菌种植生产,香菇基地种植面积达560多亩,年产值达7200万元,成为山西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县。当地特色的“枣木香菇”,不仅远销北京、福建、广东等全国10多个省市,更漂洋过海远“嫁”韩国市场。

网媒编辑、记者聚焦芮城光伏产业

  在芮城县光伏领跑技术基地,网媒编辑、记者看到一望无际、高低起伏的光伏板“向阳而生”,领跑当地百姓致富路。总投资88亿元的芮城光伏领跑技术基地项目于2016年12月全面开工建设,总装机容量102万千瓦,涉及中条山沿山7个乡镇。该项目是全国第二批领跑基地中唯一的一个县级基地,建成后实现年产值12亿元。

  “作为曾经的‘能源大省’,山西在转型过程中走得异常艰难。这次‘壮美黄河’行,让全国的网媒编辑、记者都看到了这片黄土地上的可喜变化,山西正努力摆脱‘一煤独大’的标签,从生态建设、文旅发展、产业升级等方面积极‘求变’。可以感觉到,新发展理念在这里已深入人心,山西各地转型发展的心态尤为迫切。”中国江西网记者张涛感慨,“面对这样一个风景如画、砥砺前行的新山西,没有理由不推介给全国乃至全世界,也更加相信山西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山西新闻网记者郝亚红/文 苏航/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中宣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团走进金昌 中宣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团走进金昌
  • 图解|甘肃防汛救灾工作怎么做?书记省长这样说! 图解|甘肃防汛救灾工作怎么做?书记省长这样说!
  • 尹建敏:“造血式”扶贫让村民吃上“技术饭” 尹建敏:“造血式”扶贫让村民吃上“技术饭”
  • 图解|甘肃防汛救灾工作怎么做?书记省长这样说! 图解|甘肃防汛救灾工作怎么做?书记省长这样说!
  • 兰大二院院长王琛喜捧“中国医师奖” 兰大二院院长王琛喜捧“中国医师奖”
  • 武威线上线下营销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武威线上线下营销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 【甘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金昌:健康扶贫在行动义诊活动暖人心 【甘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金昌:健康扶贫在行动义诊活动暖人心
  • 文明交通劝导志愿者 兰州城关交警“拍了拍”你! 文明交通劝导志愿者 兰州城关交警“拍了拍”你!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关于何正军同志任前
2   中共酒泉市委组织部
3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读书频道推介片
4   防汛一线|徽县这位村支书不顾自身安危
5   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决定对甘肃省启
6   兰州市文旅局“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
7   第二十届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将于
8   徽县遭强降雨袭击用水难 多方合力解决
9   陇南徽县:暴洪过后 公园恢复清理忙
10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走进阿克塞
11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敦煌研究院
12   托起百姓安居梦——张掖市民乐县生态宜
13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走进阿克塞
14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走进阿克塞
15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夹河镇黄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