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德清:以“两山”理念治理矿山
原标题:浙江德清:以“两山”理念治理矿山
本报记者瞿长福 李华林
德清曾经是一个矿山富集的资源型地区,以出产优质建筑石材凝灰岩闻名。10多年过去,石头还是那些石头,但矿山开采却已经走上了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平衡之路,以“两山”理念指导矿山治理和经济发展。
从采矿到治矿
德清石矿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快速发展的经济热潮使得周边城市对建筑原材料的需求日益攀升,遍布在德清群山之中的凝灰岩石非常抢手。
“卖石头也能挣钱。”一时间,德清人热火朝天忙于采矿,装满矿石的大货车一辆接一辆从山间驶出,装上运输船,北至上海,南至杭州。鼎盛时期,面积935.9平方公里、人口只有43万的德清拥有193家矿山企业。
矿山带动了德清经济,然而无序开采也埋下了隐患。随着时间推移,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等问题逐渐显现,曾经满是植被的群山绿树开始消隐,裸露着被铁铲、炸药与挖掘机刨开的“伤口”。
德清县委副书记敖煜新说,经济发展是不是必须要生态环境让路?鱼与熊掌能否兼得?德清人开始思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为德清实践提供了指引。德清痛下决心整治经年沉疴,扭转矿山行业“低小散乱差”状态,改变退化的生态环境。
2012年4月,德清成立矿山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承担全县深入推进矿山综合整治工作;2013年8月,德清出台《德清县矿山整治实施方案》《德清县普通建筑石料采矿权设置出让实施方案》,将矿山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突破,矿山整治全面铺开。
德清根据矿山企业用电量、炸药使用量、出港量来测算开采量,对即将到量的矿山企业提前预警,督促其按核定规模开采;对已到年核定量的矿山企业,立即采取停止供电、停供炸药的“双停”措施,实行年内停产休整。
按照“到期到量一律关停”的原则,2013年和2014年,德清共注销采矿权23宗。通过设置出让鼓励、引导矿山联合或兼并重组,促使资源向优势矿山企业集聚,满足经济建设发展需要。至此,最多时达193家的矿企,关闭整合为目前的9家,山区恢复了昔日的宁静,绿色覆盖下的新产业开始显露活力。
从黄色到绿色
在掩藏于群山深处的浙江卫国矿业有限公司采矿区,山道平整,一台挖掘机正在边坡作业。与边坡底层开采区裸露出的黄土形成鲜明对比,在边坡顶层,绿草已经茵茵。“德清实行绿色矿山建设,必须‘边采边治’,开采的同时就要进行复绿复耕。”德清县矿山综合治理办公室副主任归建勇说。
浙江卫国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福祥告诉记者,这种“边采边治”的采矿方式叫台阶式分层采矿。工作队先修筑一条上山公路,并将公路开拓至运输平台,采装设备在运输台阶上进行铲装。自上而下,一层开采完,马上就可以进行修复,覆上熟土栽树、种草。等到最底层开采完毕,最先开采的顶坡已经芳草萋萋。
“过去,矿企都是‘猴子式采矿’,工人爬上边坡,打孔、放炸药,把山体炸得千疮百孔。这样粗犷的开采方式,安全性很差,崩塌、滑坡、泥石流时有发生。”郑福祥说,与“猴子式采矿”不同,台阶式分层采矿边开采边复绿,谁开采谁治理,不欠新账,实现了资源开采和生态修复同步。
“矿业治理重在保护与发展之中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堵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同时,为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空间。”德清县矿山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邱芳荣说。
温州人王刚是一家矿山修复公司的项目部经理,2014年跟随公司来到德清,主要负责矿山复绿。王刚告诉记者,复绿是个“技术活”,实施起来并不简单。首先要在坡面挂上铁丝网,防止水土流失;再用泵车喷上含有化肥、种子的机制土,挂管道,铺水泵;最后,挂防晒网,天气适宜的话20来天绿草就能破土而出。
方法复杂,成本也不小。郑福祥算了一笔账:每开采一平方米,仅复绿成本就要80元左右。从2014年至今,公司仅投入复绿资金就超过2000万元。
不过,郑福祥认为值得,“作为废矿复绿项目的营运主体,我们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更是环境修复和生态涵养的守护者。需要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中找到相互依存的平衡点”。目前,德清矿山企业已经全部启动边坡生态治理,治理面积达18万平方米。
从减法到加法
在德清西部的矿山之间,时不时会出现一片经济作物林,生机勃勃。
归建勇说,栽种这些经济作物林的土地原本是采矿后留下的宕面,近几年,通过回填平整、覆耕植土,将一个个宕面重新复垦为耕地,当地村民种上了果树,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能增加经济效益,一举两得。
“矿山治理既要做减法,解决当下的紧迫性环境问题;也要做加法,考虑产业植入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邱芳荣表示,德清将矿山治理与土地复垦、村庄整治等结合起来,确立了“宜建则建、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和“统一规划、分期实施、试点先行”的基本思路,制定了矿地利用专项规划,根据废弃矿山的特点植入相匹配的产业,用新的产业体系与发展理念进行环境修复和生态涵养。
洛舍镇东衡村曾是远近闻名的石材生产基地,采矿企业一度达18家。东衡村党总支书记章顺龙说,采矿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空气中粉尘弥漫,村民们连窗户都不敢开。2009年,东衡村关停18家矿场,留下了4000多亩废弃矿山。
矿场关闭了,空气变好了,但村里也失去了主要的收入来源,村集体经济如何再发展?4000多亩废弃矿山如何再利用?2011年,东衡村全面推进废弃矿山综合整治。对部分面积适中、区位便利的矿地区块,规划用于新农村建设,打造“矿地村庄”和“钢琴小镇”众创园。
如今,几年前还是山石裸露,有的矿洞深达50米的废弃矿区已经不见踪迹,一些塌陷的矿坑已复垦为水田,乔木、灌木、花草种植其间,“钢琴小镇”众创园已投入使用,55家小微企业入驻其中,为当地增加就业岗位近2000个。
像东衡村这样,通过生态复绿、景观再造、复垦耕地等方式,让废弃矿山资源再利用正在成为德清的普遍实践。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德清县废弃矿地已利用面积9004亩,其中复垦耕地2416亩,开发建设利用5545亩,复绿治理1043亩。(经济日报记者瞿长福李华林)
相关新闻
- 2018-08-02同煤集团文艺志愿者协会 立足矿山 服务矿工
- 2018-07-30“土专家”李杰:矿山井下设备的“神医华佗”
- 2018-07-24改革开放40年 | 大宝山矿的绿色回归
- 2018-07-20“土专家”李杰:矿山井下设备的“神医华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