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龙州脱贫记:昔日为国戍边 今借边贸脱贫
图为龙州县水口边贸加工扶贫产业园内,工人在进行分拣坚果作业。陈冠言摄
中越边境小县城广西龙州脱贫记:昔日为国戍边今借边贸脱贫
中新网崇左8月8日电(钟建珊)记者7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办获悉,龙州县通过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三方评估机构检查,综合贫困发生率1.91%,符合贫困县退出要求。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龙州县正式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成为广西首个脱贫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记者近日探访龙州县,了解龙州县的“脱贫模式”。
昔日为国戍边守清贫
龙州县扶贫办主任黄永亮介绍,地处广西西南部的龙州县是中国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和陆路通道,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184公里。它历史悠久,文化独特,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集区、红八军故乡、中国天琴艺术之乡、中国长寿之乡。“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龙州县在历史上经历过数次战争,这导致其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贫困问题突出。上世纪80年代,龙州县被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龙州全县辖12个乡(镇),127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231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1万亩。2014年全县总人口26.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2479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167户67540人。近年来,龙州县边贸经济、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重要推动力。
贫困民众吃上“边贸饭”
记者近日走访龙州县水口口岸看到,装载着东盟水果、坚果、冷冻海产品的小型货车在当地穿梭如织,边贸市场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水口口岸利用其边贸优势,鼓励易地扶贫搬迁户入驻,并为新移民提供工作岗位、经济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帮助贫困移民人口就业脱贫。”龙州县水口口岸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赵华介绍,依托区位优势,当地官方在紧邻边境口岸和互市区(点)统一规划建设了水口、布局、科甲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动员龙州县内危旧住房、有劳动力但增收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移居边贸区。新移民贫困户可享受边境0—3公里范围内每人每月130元的资金补助;对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提供扶贫小额信贷助其购买车辆,参与边贸互市运输、货物装卸等工作,平均每人每月可增收2000元以上。
同时,当地出台金融、用电等优惠政策,完善管理、社保等制度机制,配套市场、学校等服务设施,确保搬迁农户不丢农业户口、不丢原有农地、不丢农民福利,实现脱贫致富与稳边固边、富民兴边的良性互促效果,让贫困户吃上“脱贫饭”。
“过去家里的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甘蔗,全年经济收入约一万元左右,这对于养活一个五口之家而言,远远不够。”谭梅红目前是龙州县水口边贸加工扶贫产业园内一家坚果加工企业的员工,新入职未满一个月的她对当前的经济收入感到满意。她向记者介绍,她是龙州县边民,由于家庭收入低,目前家里有4口人依靠领取社会低保维持生活。今年以来,水口边贸加工扶贫产业园内企业相继投产开工,优先向贫困户提供工作岗位,她便抓住机会应聘,经公司培训后上岗工作。“现在每天分拣坚果,大概能挣60元一天,收入要比过去稳定的多。”
青山绿水成脱贫“金山银山”
除了开创边贸扶贫新模式外,龙州县官方还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资源,积极培育生态旅游产业发展。龙州县旅游发展局副局长农凯说,近年来,龙州县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有针对性地实施生态扶贫系列工程,释放生态产业红利。在龙州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托当地丰富的珍稀鸟类资源,当地官方积极建设观鸟基地,投入逾700万元建设生态停车场、环山观鸟道路、美化村容村貌、升级民宿接待点;并举办中国·龙州“秘境弄岗”国际观鸟节,吸引游客前往旅游。依托观鸟基地经济带动,目前已有166户农户加入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村民通过向游客提供交通、民宿、向导等服务增收入,每户每年增收约15000元。
“我们的目标是让老有所依,少有所养,贫困户可以稳定脱贫。“黄永亮说,为加速当地脱贫步伐,自2016年起,广西官方逐年增派扶贫驻村工作人员进入龙州县127个行政村(社区)进行定点帮扶,并在当地实行政策兜底,对老人、残疾人、儿童实行多项有针对性的福利政策。
目前,龙州县官方已将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农户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同时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3360元;初步建立起县级福利院、乡镇敬老院、农村五保村等为核心的城乡的养老服务格局;并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目前,龙州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30%,没有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完)
相关新闻
- 2018-08-10新县摘帽记(脱贫故事)
- 2018-08-10走村串户 看北川如何“摘帽脱贫”
- 2018-08-10“加减乘法”改革深化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 2018-08-10拧紧移动支付的“安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