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经济:规模从小到大 实力从弱到强
百姓故事
学门技术,啥时候都有饭吃
王玉忠今年52岁,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开火锅店。他有两个姐姐。1982年,两个姐姐已工作吃商品粮,他初中念完等待招工。
王玉忠的父亲在平罗县粮食局工作。后来,粮食部门招工,他成了平罗县黄渠桥镇粮库职工。一天晚饭后,父亲提议商量一下他的工种。
母亲希望他当个会计有前途。可父亲说,要学一门技术,建议当个电工,啥时候都有饭吃。
粮库电工不是吃香的工种,是又苦又累的危险活,许多人不想干。王玉忠虽不情愿,还是干起电工活。由于好学、肯吃苦,真正掌握了电工技术。“后来真让父亲说中了,电工让我有饭吃,成为我日后的保障。”
“1998年,我买断工龄,那时母亲整天叹气担心我的生计。”王玉忠买断工龄后,在平罗县城开了早餐店。每天下午闲时,他也接一些电工活,给别人家新房安装电路,每个月补贴不少。
后来早餐店生意清淡,2000年,王玉忠重操旧业,干起电工。他和两家装修公司签了协议,专门负责房屋装修的电工活。
王玉忠干电工6年挣了一些钱。“我一直有创业当老板的念头,2007年,拿出积蓄到大武口开了火锅店。”他的火锅店生意一天比一天好,现在他不仅花了25万元买了一辆小轿车,还买了一套150平方米的大房子。
“学门技术,啥时候都有饭吃。”王玉忠说,即使火锅店关门,他也不会失业,还可以继续干电工挣钱。
2017年,宁夏就业人员375.9万人,超过了总人口的55.1%,比1978年提高17个百分点。(记者 时明霞)
约会幸福
马如富是河南人,凭借一手贴瓷砖的手艺,他在银川“常住”了10多年,进入装修旺季以来,他接到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一个月以后,忙得他和工友们每天加班加点。订单越多,马如富的收入就越高,现在他平均每月收入8000多元。
马如富告诉记者,当初在老家生活比较艰难,他只身来到银川打工,最初是在工地上做技术工人,看到房地产发展迅速,装修行业火爆,他就专门找师傅学习贴瓷砖的手艺,出师之后收入越来越好。凭借多年的口碑,如今他不仅将家里人接到了银川,还有了自己的施工队……
在隆德县新和村,全村人均耕地1亩多,作为村上旅游公司的负责人,赵小龙跟记者谈起村民的致富经:“以前,村民的收入主要依靠种地和打工,新农村建设以来,大家的住房条件好了,村里的路通了,村里把非遗项目——高台马社火组织起来,办起了农家乐、水上乐园等,乡村旅游红红火火,村民们的收入也更加多元化,仅乡村旅游一项,入股村民家庭年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自治区成立60年来,宁夏人均收入不断提升。数据表明,1978年,宁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46元和116元;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472元和10738元。(记者李云华)
相关新闻
- 2017-09-06民营经济对宁夏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8%
- 2017-05-11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五年大跨越 GDP增速跑赢全国平均水平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跑赢GDP
- 2017-04-17宁夏政府召开第八十八次常务会议 听取一季度全区经济运行情况,研究审议环保、交通、能源“十三五”规划等
- 2017-04-13宁夏全面完成第一次地理国(区)情普查 首次查清“家底”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