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经济发展需要把握四个“新”
原标题:新时代经济发展需要把握四个“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为有效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必须坚定不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总结过去五年的经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牢牢把握四个“新”。
一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成就。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放缓,出现了实体投资不足、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等阶段性难题。要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提质增效升级步伐,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实现这些变革,关键是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新实践和新发展理念,步步为营推进经济转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仅需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且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发展朝着创新驱动、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因此,我们发展经济要克服急躁冒进情绪,不唯GDP论,切实把经济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上来。
二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是培育新动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从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看,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传统的比较优势日益减弱,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和出口拉动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行不通,发展动力必须转向创新驱动,通过创新引领发展,培育新动能,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培育新动能要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要继续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营造创新创业发展良好环境,促进新增长点不断培育、新动能不断壮大。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培育新动能要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努力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和颠覆性创新。积极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三是增强经济转型新定力。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经济领域主要表现为结构性问题: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这“三大失衡”矛盾尤为突出;宏观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资源约束、贫富差距较大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形成决策共识,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持久战,也包括攻坚战,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应势而谋。要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进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和经济工作的方法论。一方面,要把该“稳”的稳住。在国内外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必须维护好经济平稳运行的大局,统筹把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经济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稳定宏观政策、稳定经济运行、稳定社会预期、稳守风险底线,为更好地“进”提供稳定的宏观环境。另一方面,要在“进”上取得积极进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仅需要量的积累,更要重视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必须要在改革攻坚、结构调整等关键领域勇于进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四是推动市场经济新融合。在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过程中,需要实现融合发展。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现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要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政策创新,推动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有效组合并向实体经济融合,形成振兴实体经济的共振合力。从实体经济内部看,既有产业内融合发展,又有产业外融合发展。产业内融合需要市场参与者遵循市场经济制度与秩序,依法参与市场竞争,形成创新、协调、共享、开放、公平的产业内新融合。产业外融合需要推动跨产业的市场经济参与者的共融发展。为推动实体经济产业新融合,需要从四个方面发力。首先,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制造业上下游、制造业与新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第二产业转型升级与第三产业发展新融合。其次,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加大融合力度,推动第三产业各领域之间的融合,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再次,促进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发展新融合,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最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产业升级融合发展,有效发挥“双创”在推动产品质量提升、产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和附加值提升等方面的作用,更好支撑产业迈向中高端。
(作者:谌利民,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研究员)
相关新闻
- 2018-06-05【原创微视频】东北经济企稳向好 外资持续加大投资
- 2018-06-04上合峰会特别报道丨上合助力欧亚和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 2018-06-05国内贸易增加值首次破10万亿元 内贸活跃凸显经济活力
- 2018-06-05G7贸易政策裂痕加深 与盟友纠纷或危及美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