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为媒 文化作桥——欧洲孔子学院增进中欧人民友谊
新华社华沙5月31日电通讯:中文为媒文化作桥——欧洲孔子学院增进中欧人民友谊
2月13日,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维尔纽斯大学孔子学院道克沙学校孔子课堂的学生们在“感受中国年”活动中包饺子。新华社记者郭明芳摄
新华社记者
近年来,全球各地掀起了一股学习中文的热潮。在中文和中华文化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过程中,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功不可没。
如今,全球有525所孔院,其中173所孔院开设在41个欧洲国家,足见欧洲人民对学习中文的热忱,对中华文化的向往。而这些孔院和孔子课堂正以中文为媒、文化作桥,增进了中欧人民间的友谊和感情。
中华文化走入欧洲
位于波兰北部的古城托伦是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的故乡。今年春节期间,托伦市民马尔钦·皮拉尔斯基携全家来到了当地的孔子课堂,体验了舞龙、剪纸和中国书法,还旁听了中文课。
皮拉尔斯基兴奋地对记者说:“今年的春节活动让我们近距离接触中华文化,我和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为了鼓励子女学习中文,他和自己的孩子们一起报名成为孔子课堂的学员。
近年来,中国传统武术也随着孔院走入了欧洲人民的生活。
在立陶宛维尔纽斯大学孔子学院的推广下,立陶宛近年来掀起一股学打太极拳的热潮。2016年,233名维尔纽斯人在同一地点齐练太极的壮观场面,令人印象深刻。
2017年4月21日,在芬兰赫尔辛基,约兰塔·察比卡在第16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芬兰赛区预选赛上表演中国书法。新华社记者张璇摄
中文为媒了解中国
今年18岁的波兰学生韩叶对中国语言和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由于家乡托伦此前一直没有开设中文学校,4年前他通过借阅教材开始自学中文。当得知托伦开设了第一所孔子课堂后,韩叶感到无比幸运,他打趣地说:“真没想到,天上不仅掉馅饼,还会掉中文老师。”
拉脱维亚大学孔院学生柯劳拉和韩叶一样,为能在孔院学习中文感到十分幸福。她激动地对记者说:“在孔院不仅能学习中文,还有申请奖学金、夏令营和交流学习等机会,让我们有机会到中国去亲身体验中华文化,了解当代中国。”
不仅如此,孔院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欧洲学生们的高度认可。
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展开的教师评比活动中,孔院老师们获得了98%的正面评价。有的学生写道:“中文课是我在大学上过的最好的外语课。”
文化作桥连接友谊
葡萄牙总统德索萨曾在葡萄牙2017年高校展览会上盛赞孔院在当地所发挥的作用。当天,他对孔院开展的文化展示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孔院在两国人文交流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2014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市政府向孔院颁奖,以表彰孔院对促进中西两国人民相互了解作出的巨大贡献,随后又在市中心为孔院免费提供近千平方米的办学场所。巴塞罗那孔院中方院长常世儒说:“自成立以来,孔院已经为当地人创造了40多个就业岗位,我们的学生通过学习中文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有的还考取了中文教师资格证。”
为了实现成为一名中文教师的梦想,马耳他人鲁安娜·切尼辞去了她在马耳他副总理办公室的工作,来到当地孔院专心学习中文。她对记者说:“我想成为一名中文教师,因为我太喜欢中文了,我还想鼓励更多马耳他人学中文,和中国人交朋友。”
孔院撒下的种子也正在欧洲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在第十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波兰赛区决赛中,来自克拉科夫第二中学的童静安一举夺冠。她在演讲中动情地说:“希望在场的老师和评委们能记住我的脸,多年以后我们在中国街头偶遇时还能够认得出我。我一定会争取去中国学习、工作,为波中两国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参与记者:郭明芳、袁韵、陈序、郭群、李骥志、郭求达)
相关新闻
- 2018-05-31【水到渠成共发展】以水为魂、以文为脉 焦作打造南水北调中线靓丽风景线
- 2018-05-30滨海新区文化中心:新晋网红地标“五馆一廊”各有千秋
- 2018-05-30泓峻:在开放和创新中巩固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主导权
- 2018-05-30中共中央对涉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党内法规和相关文件作出清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