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威胁"为"就业"?澳大利亚欲跻身"十大军售国"
澳大利亚政府29日发布国防发展战略,打算十年内合计投入相当于上万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实现跻身“世界十大军售国”行列目标。一些政府高官强调,扩大军售主要瞄准西方盟友市场,而如此大规模投入增强国防实力,不是为了应对外国“威胁”,而是意在“创造就业岗位”。
【“十年跻身前十”】
根据这项战略,澳大利亚政府将设立一个38亿澳元(约合194.6亿元人民币)的发展基金,向难以拿到银行贷款的国防工业出口商提供贷款;在联邦政府设立国防出口办事部门;扩充澳大利亚派驻各国大使馆武官的职责范畴。
总理马尔科姆·特恩布尔在悉尼告诉媒体记者,今后十年将有2000亿澳元(约合10241亿元人民币)财政预算投入国防能力建设,为澳大利亚和平时期最大规模。
按照他的设想,如此大规模投入应该能使澳大利亚在军工产品出口国行列中“更上几层楼”,目前排名第20位,“目标是进入前十”。
美国是全球最大军工产品出口国,占全球军售总量大约三分之一强,俄罗斯、法国和德国位列其后。澳大利亚每年对外军售额15亿美元至25亿美元,包括电子产品、监控系统和军用软件,仅占全球军售总额0.5%左右。
澳大利亚近期最引以为傲的军工出口产品之一是法国军工企业泰雷兹公司澳大利亚分公司生产的霍凯轻型战车,生产线设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本迪戈市,迄今为止出口日本和荷兰。
根据《澳大利亚国防杂志》2016年底公布的数据,澳大利亚最大40家军工企业这一年总收入为103.84亿澳元(531.7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增长11%,是该杂志创刊21年来所公布同一数据的最高纪录。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西蒙·韦泽曼2017年底告诉独立记者安东尼·勒文施泰因,他不认为“澳大利亚能在近期成为主要武器出口国”,原因是澳方最近十年售出的武器“不算非常先进,也不属于针对特殊市场需求的产品”。在军工产业领域,“澳大利亚并无相对优势,许多其他国家能生产同类产品,而且能以更低成本制造。”澳大利亚军工产业主要迎合本国需求,以外国军工企业在澳分公司为主力,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突出竞争力。
【瞄准“盟友”市场】
澳国防工业部长克里斯托弗·派恩说,军售主攻目标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新西兰。这4个国家连同澳大利亚,是获称“五只眼”的国际情报联盟成员。
另外,澳大利亚希望同时开发欧洲盟友、日本、韩国、中东地区等市场。
派恩特别说明:“我们的军工出口战略不是为那些我们不想进入的市场而设计,而是谋求最大程度开发那些我们过去可能未能充分利用机遇的市场。”
美联社报道,新投入的国防预算将大部分用于在澳生产潜水艇、护卫舰等项目。
澳大利亚与法国2016年签订军购协议,投入560亿澳元(2867亿元人民币)建造12艘世界最大型柴电混合动力潜水艇。承建方是法国海军造船局集团,定于2022年在澳城市阿德莱德开始建造第一艘潜水艇。
特恩布尔政府手里另一项“大单”是总预算350亿澳元(1792亿元人民币)、计划2020年开工的9艘海军护卫舰建造项目,中标企业预计不久将予公布。
【并非应对“威胁”】
特恩布尔说,这一大手笔的国防发展战略主要目的是为本国创造高技术含量的就业岗位,并非应对任何“国家(安全)威胁”。
澳政府高官和媒体近来不断发表无端指责中国“渗透”“干涉”澳政治进程的言论。国防方面这番动作,难免让外媒联想到其渲染的“中国威胁论”“中国渗透论”。
不过,特恩布尔29日说:“除了朝鲜,这个地区没有国家对澳大利亚显现敌对意图,我们没有发现本地区的邻居对我们构成任何威胁。尽管如此,每个国家总是应该未雨绸缪,增强自卫能力,不光考虑今时当下需要,还要着眼今后10年、20年的发展。”
澳大利亚绿党参议员尼克·麦金对自由党-国家党联合政府这一雄心勃勃的国防战略嗤之以鼻,称其“令人厌恶”。“他们希望澳大利亚成为一个暴力输出大国、死亡输出大国和人类苦难输出大国。”(沈敏)(新华社专特稿)
相关新闻
- 2018-01-18澳大利亚大堡礁在衰亡 政府拨巨款挽救
- 2018-01-18极端酷暑侵袭澳大利亚
- 2018-01-17澳大利亚:小袋鼠大桥上狂奔 遭警察“逮捕”
- 2018-01-17澳大利亚消费者信心达到四年来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