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60%
山东省政府近日正式印发《关于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全面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提出15项具体举措,全面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根据《意见》部署,到2030年,我省要建立较为完善的节水制度政策体系,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用水效率稳居国内先进水平。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约束性要素。《意见》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方针与“四水四定”原则,立足推动全领域、全过程、全方位深度节水控水,从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推进全社会深度节水控水、完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机制等方面,系统施策、协同发力,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在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上,《意见》明确“硬标尺”,划定用水“红线”。提出严格水资源管控目标约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量水而行,加强水资源全过程管理,全省地下水取水总量到2030年控制在90.18亿立方米以内,沿黄地区新建、拟建工业项目一律按要求进入合规工业园区,园林绿化应优先使用达标再生水,各类取用水单位应配备符合标准的水计量设施,开展水资源论证时应严格进行节水评价。
着力推进全社会深度节水控水,《意见》聚焦农业、工业、城镇三大重点领域,结合非常规水开发利用与节水型社会建设,打出节水“组合拳”。要求统筹推进灌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化工园区非常规水利用比例应不低于35%,支持高质量建设节水型社会先行先试,实施水效提升行动,开展节水诊断公益服务,扩大山东省节水宣传月活动影响力。到2030年,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55以上,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达到2000万亩,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7.85%以内,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60%,海水淡化工程日产规模达到150万吨。
完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机制,是确保政策落地见效的重要保障。《意见》从制度、标准、政策、技术、产业等多方面发力,构建长效支撑体系,包括健全节水制度政策体系,强化节水标准引领,完善节水价格政策,推动节水技术创新,培育壮大节水产业,到2030年,全省节水产业重点企业达到200家以上,节水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500亿元。同时,激发节水市场活力,加大“节水贷”“水权贷”等绿色金融支持,探索水预算管理,力争用2-3年时间,在全国率先建立水预算管理制度,推动实现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真正让节水从“被动要求”变为“主动作为”,为山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注入持久动力。(方垒)
- 2025-11-24山东对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行为进行规范
- 2025-11-24郑州:3600年城址不移 巍巍亳都焕新生
- 2025-11-24流感病毒“进化”了吗?专家回应:当前流感仍处于季节性流行水平
- 2025-11-24今年产业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冰雪经济迈入黄金发展期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