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南方”媒体见面会在海口举行 聚焦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
人民网海口11月24日电 (记者李学山)“12月18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就要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国际社会十分关注。能否介绍一下封关运作准备工作的最新进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在加强与‘全球南方’地区经贸合作方面,有哪些突出优势?”……11月24日上午,由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海南省新闻办公室与海南省外事办公室共同主办的“全球南方”媒体见面会在海口举行。海南自贸港的建设进展和未来发展成为最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见面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李学山摄
海南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全球南方”国家形成天然互补
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钱进在会上介绍了此次参加“全球南方”媒体海南行活动的外媒记者团情况。此次媒体团记者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津巴布韦、印度、老挝、土耳其、泰国、巴西、哥斯达黎加、智利、乌拉圭、牙买加、埃及、突尼斯、波黑等全球南方33个国家,是让世界听到“全球南方”声音的重要渠道。
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新闻发言人王斌,以及海南省财政厅、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省发改委、省商务厅、海口海关等部门和单位相关负责人出席见面会,围绕海南“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特色亮点、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展等内容进行介绍,并现场回答外国记者提问。
“五年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成型起势,开放力度越来越大,产业体系越来越优,发展环境越来越好,群众获得感越来越强。”王斌表示,过去五年,海南紧紧围绕“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推动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成果丰硕,可以概括为“一个标志跨越、四个显著突破、五个明显成效”。
经党中央批准,海南自由贸易港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致力于打造引领中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全岛封关运作后,海南自贸港将实施更加开放的政策,与国际的往来将更加自由便利,与内地的联系将更加紧密高效。可以说,海南正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前沿、地区互利合作的新热土、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新引擎。
王斌在介绍海南与“全球南方”地区合作优势时指出:“海南既是中国与‘全球南方’贸易往来的‘连接点’,更是要素双向流动的‘集散枢纽’。”在政策赋能方面,他表示,海南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海关监管特殊模式,大部分进口商品、生产设备和原材料享受零关税待遇,企业所得税、高端人才所得税低至15%。“这些政策能为‘全球南方’国家企业降低近20%的运营成本。”王斌进一步介绍,当前海南正构建“4+5+3+2”现代化产业体系,在热带农业、跨境旅游、健康医疗、数字经济等领域与“全球南方”国家形成天然互补。
谈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王斌分享了海南的实践经验:“我们推出《保亭零碳县域》方案,搭建碳管理数字平台,探索的海岛气候治理模式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尤其适合南方国家的岛屿经济体借鉴推广。”他表示,海南自贸港与“全球南方”国家可在清洁能源、生态保护、可持续旅游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在开放合作方面,王斌强调了RCEP框架下的发展机遇。“借助RCEP框架红利,我们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持续升温,2025年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全面落地后,双方将实现更高水平的货物自由流通和服务贸易开放,海南正成为这一进程的先行试验区。”他特别提到,海南建立的跨境电商“双免税”政策体系,让“全球南方”国家的特色商品能以更低成本、更高效通关进入中国市场。“海南目前已吸引多个‘全球南方’国家设立贸易中心,推动‘加工再出口’合作模式落地生根。”王斌总结道。
海南自贸港封关基础条件已具备,税收制度体系已初步成型
见面会问答环节气氛热烈,外国记者的提问还涉及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准备工作、海关监管、税制建设进展、与“全球海南”地区经贸合作等方面。
自贸港封关运作这一重大进展备受关注。海南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副主任王奉利介绍,当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准备工作整体进展顺利,全岛封关基础条件已经具备。政策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包括进口征税商品目录、货物流通税收政策等关键政策及配套文件均已出台。硬件设施全面建成,8个对外开放口岸、10个“二线口岸”及相关设施已竣工验收,64个反走私综合执法站全部进驻运行,信息化系统已完成联调联试并保持热备状态。压力测试持续深化,围绕货物进出、税收征管等场景开展多轮测试,并在封关倒计时30天时启动全天候合成演练,全面检验政策落地、风险防控和应急协同能力,确保封关运作平稳有序。

外媒记者在现场提问。人民网记者 李学山摄
在回应牙买加公共广播公司关于“海南在全球产业链中如何定位及国际投资者机遇”的提问时,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黄鹏表示,海南将重点实施四大工程,推动实体经济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产业构建”工程聚焦数字经济、金融、物流等赋能型产业,发展国际数据业务,构建跨境金融生态与临空临港产业体系;“产业焕新”工程将着力发展石化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低碳和高端食品制造等战略型产业,推动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建设生物医药高地、清洁能源岛2.0,并打造千亿级高端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与国际保税维修再制造中心;“产业聚变”工程方面,海南将布局商业航天、南繁种业、深海科技、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培育“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建设“南繁硅谷”,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与热带海洋特色生物制造体系;“产业引流”工程则聚焦旅游业与新型贸易,提升旅游服务国际化水平,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国际贸易增长极。黄鹏强调,在这些重点领域中,海南坚持“大门敞开、内外一致”,诚邀全球投资者共享自贸港发展红利。
海南自贸港税制建设进展也是外国媒体关注焦点。 海南省财政厅副厅长周正介绍,目前已有18项自贸港税收政策落地实施,包括3张“零关税”清单、加工增值免关税、双15%所得税、离岛免税等14项早期收获政策,以及博鳌乐城药品医疗器械“零关税”等4项增量政策。12月18日全岛封关后,原有“零关税”政策将转为负面清单管理,实施进口征税商品目录和货物流通税收政策。届时,税收政策将整合为“13+4”项共17项政策,其中10项为“零关税”政策,“零关税”水平由21%提升至74%,另有2项增值税退税政策和1项离岸贸易印花税政策,以及4项所得税政策。“这些政策具有稳定性、特殊性、系统性、渐进性四大特点。可以说,现阶段海南自贸港税收制度体系已初步成型。”周正说。

见面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李学山摄
海南未来与“全球南方”国家的经贸合作将更加紧密
海南省商务厅副厅长李枝平在回应巴西权利360新闻网记者提问时表示,海南自贸港在加强与“全球南方”地区经贸合作方面具备三方面突出优势。一是贸易更加自由便利。2024年,海南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0%,服务进出口增长23.9%,数字贸易增长44.5%。封关后,“零关税”商品税目比例将由21%提升至74%,进一步降低“全球南方”国家商品出口成本。二是优惠政策多重叠加。海南依托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区位优势,实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允许在海南加工增值超30%的货物销往内地免关税,有效提升“全球南方”产品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竞争力。三是打造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总部基地。在境外投资免税、自由贸易账户等政策推动下,海南对外投资快速增长。今年1-10月,新增对外投资备案企业296家,实际投资额31.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3%和42.6%。2020年至2025年10月,海南对东南亚投资达54亿美元,占全省投资总额的41.7%,未来与“全球南方”国家的经贸合作将更加紧密。
“海关在支持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和成效?”土耳其《光明报》记者现场提问。海口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新闻发言人田涛介绍,在制度型开放方面,“零关税”三张清单持续增效,截至2025年10月,累计进口货值272亿元,减免税款51.5亿元;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已扩大至全岛,试点企业129家,累计内销货值111亿元,免征关税8.6亿元。暂时进出境维修、保税维修等政策也实现规模效益,享惠货值分别达27亿元和逾20亿元。封关后,“零关税”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加工增值政策持续优化,例外措施不断简化,助力构建高水平开放体系。在贸易便利方面,海口海关出台逾百项便利措施,培育AEO企业120家,占比高于全国。2018年以来,海南外贸连续7年保持正增长,年均增速21.7%,经济外向度不断提升。
据悉,见面会结束后,“全球南方”媒体采访团将赴海口、儋州、琼海、万宁、陵水、三亚等地开展实地调研采访,近距离观察高标准建设海南自贸港进展情况,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与蓬勃活力。
此次“全球南方”媒体海南行活动采取“面对面交流+实地走访”相结合的形式,将围绕三大目标展开:一是深度解读海南全岛封关运作的政策体系、准备进展及其为全球贸易与投资带来的新机遇;二是搭建海南与“全球南方”国家之间的信息桥梁与务实合作平台,汇聚国际资源与关注;三是通过“全球南方”媒体的多元视角与传播渠道,向世界展示一个更加开放、充满活力的海南,为自贸港建设注入新的国际影响力与合作动能。
- 2025-11-24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将为乐城先行区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 2025-11-24探访焕新归来的陆游祠 沉浸式感受陆游与蜀州的深厚渊源
- 2025-11-24前10月成都都市圈进出口规模达7369.9亿元
- 2025-11-24金钟回响 四川发布文旅金曲《巴山蜀水等你来》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