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综合

一枚柿饼的甜蜜故事

2025-10-23 17:34 来源:人民日报

  霜降前后,在陕西富平县的田间地头,一颗颗火红的尖柿缀满枝头,农户们忙着采摘、旋皮、挂架、晾晒。

  从现在开始,经过一个多月的等待,富平柿饼——这种遵循时令节气而制作的美味,就可以正式跟大家见面了。如今,邮路畅通,这一口令人回味无穷的“糯香甜”,已经可以在短时间内运往各地。

  富平柿饼以好吃闻名,是因为“底子好”“工艺好”。

  富平种植柿子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汉代。经过气候和人工筛选,尖柿逐渐成为富平柿子的主流品种。富平柿饼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郑耀文介绍:“富平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造就了这里尖柿的好品质。”

  富平柿饼制作技艺讲究,要历经采摘、旋皮、挂架、晾晒、捏心、下架、堆捂、潮霜等多道工序,才能制作出正宗的富平柿饼。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富平柿饼制作技艺也在更新。全自动削皮机、智能分拣线等现代化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富平柿饼的产量和品质。

  2012年,乔彬彬返乡创业,成立了一家电商公司。“我是土生土长的富平娃,吃着富平柿饼长大,这是我最熟悉也最爱的家乡滋味。”乔彬彬说。

  和传统富平柿饼不同,乔彬彬将目光聚焦在富平县庄里镇传统的“合儿饼”上。“合儿饼”因脐脐相对的两个柿饼合在一起而得名,寓意“和和美美”。乔彬彬以此为主打产品,打造“富柿”“喜柿”“庄里合儿饼”等一系列有鲜明特色和美好寓意的柿饼品牌,产品远销新西兰、越南等地。2024年,公司年销售额超1亿元。在乔彬彬的带动下,有200多名富平青年返乡创业。

  10月21日,在富平县曹村镇太白村的中国柿博物馆,馆长王博星正在给游客讲解。这家以柿子为主题的博物馆,馆藏文物700多件,成为当地科普教育、研学体验的重要场所。

  位于富平县薛镇的中国富平柿染研究中心,设计专业的学生们借助柿染技艺将想法变为现实。

  柿染是以柿子尤其是未成熟的青柿为原料,经清洗、榨汁、灭菌、发酵等多道工艺后制成柿漆,用于木器、纸张等物品染色的一种工艺。柿染产品素雅耐看、清新自然,受到市场青睐。如今,柿染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催生出伴手礼、手提包、服饰等产品。

  从手工作坊到标准化加工厂,从富平柿饼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到全国首个柿饼类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  富平柿饼》发布……截至目前,富平县柿子栽植面积已达36万亩,鲜柿年产量达10亿斤,年加工柿饼2亿斤。富平柿子全产业链带动农户3万户,年产值达85亿元,衍生出柿子醋、柿叶茶、柿子汁等多种品类。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