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用好抗战胜利纪念活动生动教材,约1.5亿师生收看——全国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

2025-09-19 10:26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用好抗战胜利纪念活动生动教材,约1.5亿师生收看——全国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

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吴 丹 丁雅诵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用好纪念活动激发的强大正能量,持续用好纪念活动这本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

近日,一堂由教育部、中央网信办、人民日报社、国家文物局联合主办的“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做光荣自豪中国人”思政大课,面向全国大中小学生开讲。

课程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大学四大篇章,分别以“众志成城”“中流砥柱”“精神丰碑”“大国担当”为主题,带领广大学生重温那段不能忘却的民族记忆。

以史为鉴,启迪未来,这本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徐徐翻开:

这是再现历史、昭示价值的一课。

是谁高举抗战旗帜,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思政课教师梁寅子的发问,把同学们的思绪拉回到那段烽火岁月。

“九一八事变爆发不到24小时,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就发布了中国第一份抗日宣言。”梁寅子说,随后半个月,中国共产党又密集发布了多份宣言和决议。

“中国共产党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初中课堂上,学生坚定的回答,透露出对历史的清晰认知。

血肉铸史,山河为证。坚持正确抗战史观、二战史观,必须从源头上加强历史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群体的历史启蒙。

这是传承精神、汲取力量的一课。

“母亲!你好吗?家里的人都好吗?我时刻记念着!”

“吾儿抗日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志男儿。现已得着民主解放成功,牺牲一身,有何足惜,吾儿有知,地下瞑目矣!”

这是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与母亲“隔空”的书信。左权的家信,诉说着对母亲的牵挂和为国赴死的赤诚;母亲的“回信”,饱含着民族大义的深情。

“两封书信让我看到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学生侯秉青说,“舍家并非不爱家,而是深知‘没有国、哪有家’的道理。民族生死存亡之际,舍小家、为大家,成为无数中华儿女共同的抉择。”

这是启发思考、砥砺笃行的一课。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何虎生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中国战场始于1931年9月,欧洲战场始于1939年9月,苏德战场始于1941年6月,太平洋战场始于1941年12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1931年至1945年,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多亿美元——没有中国人民的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就没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真理越辩越明,信念越铸越坚。“我们对历史最好的致敬,就是传承赓续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血性。”吉林大学2023级本科生陈曦语气坚定。

大学课堂上,学生讨论热烈、思考深入。“原来思政课还可以这样上”“这节课把理论从书本中拽了出来,切实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认真听了先烈们的故事,我真正明白了‘众志成城’的含义”……思政课教的是人,润的是心。

这堂思政大课如何炼成?

——把大道理讲小,小细节讲透,老故事讲新。

今年暑假,由6位上海思政课教师与教研员组成的小学课程团队格外忙碌。他们多次前往北京,深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只为打磨出一堂“听得进、记得住、能共鸣”的精彩课程。

从赵一曼感人至深的绝笔信,到新安旅行团坚定的足迹;从地道战中军民闪光的智慧,到百团大战气吞山河的壮举——每一句讲解都反复推敲琢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精心设计。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教研员何宁说:“我们希望伟大抗战精神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更是学生能够理解、愿意认同、乐于传承的精神基因。”

——视野要大、格局要大、阵地要大。

掌握最权威的史料,挖掘最动人的故事,融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等鲜活素材;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复原”英雄人物、讲述家书故事;带领学生来到红色场馆,化身“小民兵”,体验地道战的智慧……思政大课,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这堂课凝聚起强大合力。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牵头组建了近60人的教研团队,同时邀请10余位党史军史专家、教指委专家、教学名师等进行专题辅导,设计螺旋上升的教学内容,形成从小学到大学的主题一致、内容连贯、层次分明的思政课。

9月15日上线至今,全国20余万所大中小学约1.5亿师生收看思政大课各学段课程;社会公众通过各类媒体收看超3000万次。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同上这堂思政大课,学生们收获了什么?

课程结束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老师利用班会时间,设计了一场特别的“对谈”:“如果有机会跟烈士先辈们对话,你们最想说什么?”

学生们争先恐后,言语真挚:“我想告诉他们,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空间站,科技特别厉害”“我要带他们看大阅兵,歼—35划破长空,‘东风快递’使命必达”……

这样的共鸣在全国各地延续。在吉林,学生们走进杨靖宇将军殉国地,重走抗联路,在行走中读懂东北抗日联军宁死不屈、浴血奋战的英雄史诗;在广西,孩子们拿起画笔、制作手抄报,用童真的视角再现抗战历史,让红色记忆跃然纸上、扎根心中。

回望来路,硝烟已散;瞻望前方,薪火相传。

“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做堂堂正正、光荣自豪的中国人,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习近平总书记在百团大战纪念馆对广大青少年的勉励,语重心长。今天的书桌连着明天的家国,当伟大抗战精神通过这堂思政课种进孩子心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担当。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