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新闻人物

如沙棘般成长(中国道路中国梦·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⑤)

2025-04-28 09:5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树林里分出两条路,我选了难走的那一条。16年前大学毕业,我主动选择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一七〇团。

  第一感觉是荒凉,满目沙黄。这里地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是一片荒漠戈壁,地上不仅不“长”楼房,甚至不长草。一年有180多天刮八级以上大风,掀飞过屋顶,还会卷起石头砸伤人。春天,小麦、玉米的嫩苗刚一冒头就被吹没了。人被风沙欺负怕了,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心中也一片“荒芜”。

  绿洲,是荒漠中的希望,更是人生路上的希望。如果没有,那就自己开垦。刚来那几年,我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种树。戈壁滩上没有土,锄头派不上用场,得用十字镐一镐一镐地凿,凿完再用铁锹一点一点地挖。干上一会儿,手就磨出了血泡。我们带着水、带着饭,在户外一干就是一天。日头毒辣,脸和脖子被晒到脱皮。日复一日,我们试种过许多树,只有沙棘能存活下来。它的根系如网,能紧抓土壤,还能与固氮菌共生,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生长所需的氮素。扎根荒漠就得顶风生长,顽强适应环境,奋力改造自然。沙棘如此,人也一样。

  种树不易,更何况是播种希望。为了提高种植效率和成活率,我和同事们用了8年时间,从47个品种里选育出最适合这里种植的品种。完成选育后是推广种植,团里把挂果最好、成活率最高的沙棘林分给当地群众。一开始,很多人不解:“沙棘能干吗?”“种了沙棘,以后吃啥?”不理解,主要因为不了解。耐心讲解,告诉大家种沙棘可以防风固沙,生态好、生活才能好;面对沙棘果卖不出去的担忧,许下“包收购”的承诺并全部兑现……看到希望,大家才有干劲。最终,全团种下1.4万亩沙棘林,沙棘苗成活率从50%提升至90%以上。佐以光阴、协以众力,沙棘在荒凉大漠扎牢根,生活的希望同样在产业中扎下根。

  我们要种的不是一闪而过的希望,而是长此以往的光明。沙棘果实富含营养,但没有成熟的市场承接,就无法产生经济效益。好不容易找到希望,绝不能落空!为了打开销路,我四处奔走,现在每年有300多天在出差路上。吃了闭门羹,就敲响下一扇门。最终,我们成功推出24款沙棘产品,获得良好的市场反馈。沙棘果成为增收致富的“金豆子”,一七〇团职工年均收入从2019年的4.5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14万元。产业有奔头、群众有希望,生活蒸蒸日上。

  与沙棘打交道的十余年,我也如沙棘般成长。沙棘扛住风沙、烈日和严寒,以顽强的生命力在茫茫黄沙中播撒出一大片绿意,点亮了苍茫戈壁。面对困难,咬牙坚持、自我砥砺,越来越多人在这条艰难的路上扎根生长,让荒漠不再毫无生气。

  艰难之路,换个角度看,不正是一条干事创业、有所作为的收获之路吗?如沙棘般,是我之幸,也是我之望。

  (作者为新疆一七零团丝路沙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本报记者蒋云龙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28日 05 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