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衡阳路小学“双减”之下诗词育人的创新实践
在“双减”政策深入推进的教育变革浪潮中,南宁市衡阳路小学以传承与创新古诗词文化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素质教育之路。深耕传统文化教育20载的该校,巧妙将诗词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与校园生活,既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又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开辟出全新路径。
诗词创作:激发学生的诗意表达
“双减”政策实施后,南宁市衡阳路小学积极探索更具思维性与创造性的学习方式,推动学生从诗词阅读走向诗词创作。学校依托深厚的国学底蕴,组织师生向诗词领域专家请教,并借助网络资源,系统学习诗词创作与对联文化知识。师生们深入探究诗词艺术特色,钻研创作技巧,掌握平仄对仗等基础知识,为诗词创作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兴趣基础。

2025年4月,衡阳路小学开展“第30届世界读书日”主题晨会,学生上台展示诵读《月是故乡明》。学校供图
作为坚持20年读经典诵经典的特色学校,衡阳路小学敏锐抓住 “双减”后学生自主时间增多的契机,将课文诗创作融入日常教学。通过诵读、书写、讲解、吟诵、创作、展示等多元教学手段,学校将诗词的平仄、对仗、立意等知识全方位渗透到教学中。以五年级课文《火烧云》为例,学生莫博深创作出“千里云霞红似火,天空镜映彩颜开”,生动描绘出火烧云的绚丽景象;谭菀乔则写出“天上西东着大火,村庄美景镀层金”,从独特视角展现了火烧云下的乡村景致。这些作品展现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们在诗词创作方面的潜力。
基于学生成长规律和兴趣差异,学校构建起多元创作体系。低年级通过自然观察、校园生活体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语言组织能力;中年级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感悟进行创作;高年级则鼓励学生紧扣节日文化与社会热点抒发情怀。从课文诗到整本书阅读感悟诗、节日文化诗,学校不断拓展创作类型,并通过举办诗词创作比赛、朗诵会,将优秀作品结集出版,让诗词创作在校园里蔚然成风。
诗词竞赛:搭建以赛促学平台
诗词大赛是衡阳路小学培养学生诗词素养的重要平台。为实现全员参与,学校采取分年级组织初赛的方式,低年级通过诗词接龙、趣味背诵等形式调动积极性,高年级则采用笔试与诗词鉴赏考核选拔选手。这种层层选拔的机制,既营造了浓厚的备赛氛围,又为校级大赛输送了优秀人才。
学校精心设计的诗词大赛赛制,设置了必答题、抢答题、飞花令等多个环节。必答题考查学生的诗词基础知识,抢答题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心理素质,飞花令则对学生的诗词储备量和临场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这些环节的设置,诗词大赛不仅检验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学生在西乡塘区诗词比赛中的精彩表现。学校供图
教育成果:见证学生全面成长
长期的诗词创作与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在文学素养上,学生从对诗词的懵懂认知,成长为能够熟练吟诵经典、精准解析诗词内涵、掌握诗律知识的小诗人。他们的语言表达更加凝练优美,审美鉴赏能力也得到大幅提高,能够深刻体会诗词中的意境之美。
在综合能力发展方面,诗词活动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曾经在课堂上羞涩的学生,如今能够在诗词赛场和朗诵舞台上自信表达;在诗词大赛备战过程中,学生们分工协作,班级凝聚力显著增强;飞花令和创作过程中的限时思考、灵感捕捉,更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愈发敏捷灵活。
经验与展望:探索教育新可能
回顾实践历程,南宁市衡阳路小学总结出宝贵的教育经验:精准贴合学生需求,通过分层创作、多元赛事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深度融合多元教学手段,构建全方位诗词学习生态;加强家校社协同合作,营造浓厚的诗词文化氛围。
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诗词教育。一方面,引入科技创新、绿色环保等时代元素,拓宽诗词创作主题;另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搭建线上学习社区和创作分享平台,打破时空限制。通过这些举措,南宁市衡阳路小学将持续探索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路径,培育更多胸怀诗意、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少年,让诗词文化在“双减”背景下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陈玲 鹿璐)
- 2025-04-28广西气象干旱有望5月中旬末解除
- 2025-04-28海南省各地备好丰盛文旅盛宴,各类活动丰富多彩
- 2025-04-285月1日12时起海南将进入伏季休渔期 为期3个半月
- 2025-04-28一线调研丨数据传输比眨眼还快 昔日“戈壁油城”蜕变“算力新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