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综合

半月谈丨小萝卜成增收“利器”

2025-04-01 16:44 来源:半月谈

  半月谈记者 毛振华 

  特色农产品如何叫好又叫座,是困扰不少地方的一大难题。如今,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寻到破解之法:当地全力打造沙窝萝卜拳头农产品,在品牌塑造、集约生产、科技赋能上持续发力,沙窝萝卜被卖到全国各地,成为农民增收的“利器”。

  萝卜丰产 农民增收

  乘车从天津市中心城区向西行驶20多公里,占地50多亩的沙窝萝卜核心产区科技示范基地映入眼帘。弯腰走到玻璃大棚内,一畦畦沙窝萝卜叶大翠绿,长势喜人。

  沙窝萝卜,因产自京杭大运河天津南运河畔的辛口镇小沙窝村、大沙沃村一带得名,有着300多年的种植历史,但在很长时间里,并未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利器

  在大棚里,西青区农委专家史忠伟向半月谈记者介绍,过去由于土地流转不充分,沙窝萝卜以农民自主种植、家庭经营为主,种植区域“插花”分布,田间管理难,阻碍了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缺少科技支撑,家庭作坊式依靠自身经验种植,产品质量和口感差异大。”

  2024年,沙窝萝卜被天津市政府列为全市重点培育品牌之一。西青区随即启动沙窝萝卜品牌精品培育计划,通过确定谷力合作社作为重点龙头企业之一,打破原有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为沙窝萝卜的产业振兴插上翅膀。

  “再也不能错失发展机遇了。”天津市小沙窝村谷力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郝立红感慨。她带半月谈记者走进办公室,操作电脑演示科技是如何为萝卜种植赋能。“通过物联网系统和棚内搭载的传感器,浇水量、温湿度、光照等实现了智能管理。从选籽、种植、养护到出棚,沙窝萝卜的‘生长轨迹’被全流程记录,这样种出的沙窝萝卜品质更佳。”

  这项技术已在越来越多农户大棚中推广,不少村民体验到了“手机上种萝卜”的便利,沙窝萝卜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谷力与大沙沃村开展订单制合作,全面启动订单农业发展模式,300多家签约农户的大棚被贴上标号。农户可以在种植全过程接受天津市农科院专家的技术培训与指导,种出的萝卜按收购标准直接打包卖给合作社,实现品质统一。

  在这一合作模式下,村民最终成为受益者。辛口镇种植沙窝萝卜约7000亩,202410月至20252月,沙窝萝卜种植和销售周期的产量预计约6500万斤,销售额2.5亿元,显著带动村民致富、村集体壮大。

  小萝卜打开知名度

  从种植萝卜上增收只是第一步。为踏踏实实打出名气,全镇上下重视品种选育,从源头上提高萝卜品质。科技示范基地对传统“老味”沙窝萝卜籽种进行提纯复壮,并与天津市农科院合作,优先保障市场认可度高的籽种供应,引导农户结合需求种植附加值高的优质品种。

  辛口镇党委书记赵均说,镇里争取到区级品牌培育专项资金,用来打造大沙沃村260亩示范种植基地。如今,按照基地示范、龙头带动、科技赋能、品牌提升的模式,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形成辐射带动作用。

  “金字招牌”必须守护好。辛口镇制定《“沙窝萝卜”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办法》,规定50家授权企业销售行为。特别是在推进数字化防伪追溯管理方面,统一制作防伪识别码。与此同时,联合市场监管部门,聘请专业律师团队,加大沙窝萝卜侵权行为打击力度。

  沙窝萝卜的品牌形象逐渐深入人心。郝立红带领的团队忙得脚不着地:奔赴北京召开沙窝萝卜专场推介会,赶到长沙、杭州、广州等地参加展会……“我们一路‘北上南下’,打通沙窝萝卜的销售链条。”郝立红说,今年还要与大湾区企业合作,把沙窝萝卜卖到港澳地区。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