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微言大义

画好协同育人同心圆(微观)

2025-01-18 11: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教育孩子时,如何协同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形成“1+1+1>3”的效果?

  在福建福州屏东中学,学校携手周边社区、单位打造了一个各有侧重、互相配合的“幸福教联体”,形成新的育人格局:社区搭建志愿服务等课外活动平台,举办亲子运动会、设立“社区家长学校”;家长结合自身职业开设家长班会课,进行环保教育、安全教育、诚信教育等;学校邀请社区工作人员与家长到课堂听课、查看送餐品质,并根据反馈研讨改进。学校、家庭、社区同步同向发力,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构建协同育人格局,成立“教联体”是有效抓手。2024年底,教育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提出力争到2027年所有县全面建立“教联体”。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教育资源的丰富,探索更有效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不仅必要,而且可能,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建立“教联体”,目的是整合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管护等育人责任有关的各类主体,更好地凝聚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这意味着,“教联体”不能是家校社的松散联合,必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一方面,要统筹调动更多社会育人资源,配合学校教育,服务学生成长。另一方面,要探索可行的沟通和工作机制,搭建常态化育人平台和活动载体,让家校社有效参与其中。

  发挥“教联体”作用,要注重内在融合,着力强化责任、资源、空间等方面的联动。一些地方已在开展积极探索。重庆渝中区成立协同育人工作协调组,面向家长等开展问卷调研,针对“教联体”各成员单位梳理责任点24个、细化工作职责40条;黑龙江牡丹江市实行家校双向评价,家长可向学校提出意见建议,学校可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进行评估指导;湖南长沙市雨花区育新小学列出需求清单,与各部门单位对接,绘制“资源地图”……明确各自责任,发挥各自优势,打通校内校外、线上线下,不缺位也不越位,才能画好协同育人的同心圆,织密学生健康成长的支持网。

  当前,中小学生“小眼镜”、“小胖墩”、脊柱侧弯、心理健康等问题较为突出,各方都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让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落实落地,就要强化问题导向,不断推动破解学生成长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比如,河南开封推动医教互促、体教互融,设置“健康副校长”,参与学校卫生健康管理工作,讲解中医药文化知识,帮助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浙江海宁西山社区建立“家庭点单、学校与社区联合接单”服务模式,组建街舞、书画等社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从具体问题切入,不断丰富活动载体,有助于引导和促进各方协同合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合作、同向发力,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共同办好教育强国事业。”以“教联体”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定能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更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