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思维”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
【读经典 学理论】
作者:刘水静(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精准思维,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作为新时代我们党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精准思维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高度重视思维的重要作用,强调人应在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中精准认识世界、科学改造世界。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对于我们领会精准思维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精准是理性认识的本质要求
人的认识活动可分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官及作为感官延伸物的认识工具,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现象和外在联系的认识。理性认识是人们运用抽象思维能力对感性知识进行加工和改造,所形成的关于事物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指出,“认识是人对自然界的反映。但是,这并不是简单的、直接的、完整的反映,而是一系列的抽象过程,即概念、规律等等的构成、形成过程”。这里的“抽象过程”“概念、规律等等的构成、形成过程”,指的就是人们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进行理性思维并以此把握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过程。
列宁强调,“思维从具体的东西上升到抽象的东西时”,不是离开真理,“而是接近真理”。借助理性思维接近真理,就要做到“精准”二字。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且始终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中的各种事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一切事物的表面现象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本质规定性,一切运动和变化都是不同矛盾以及矛盾的不同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唯物主义认识论在理解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时准确把握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将人从唯心主义的“颠倒的”世界观中解放出来,使人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准确、逼真。同时,不同于旧唯物主义将认识看作单纯的“感性的直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认识主体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这里的“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等,强调的就是理性认识的精准化要求和特点。
精准思维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
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建立在科学的实践观基础之上,强调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正是在认识与实践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运动中,人们得以精准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而所谓精准思维,就是强调在深刻认识和全面掌握客观实际的情况下,制定实施针对性、精细化的实践方案,在落细落实中推动问题的有效解决。
精准思维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马克思概括了人的认识活动所要经历的“两条道路”,即“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在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从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认识过程中,只有以精准思维为指引,才能透过现象直抵本质,对复杂多样的客观世界形成深刻全面的认识。具体而言,人在实践中首先通过感官获取感性认识,在此过程中,精准思维要求我们“正确地训练和运用我们的感官”,注重全面客观地观察现象本身,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印象。在由此获得的感性知识基础上,精准思维推动认识从“生动的直观”跃升至“抽象的思维”,准确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抽象”是“和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的实际深化相符合的抽象”。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在抽象思维过程中紧密联系实际,精准把握实际和实践的发展变化,实现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转化,从而达至对事物具体而完整的精准认识。
精准思维是改造世界的重要工作方法。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以理论认识指导改造世界的活动,要求我们将精准思维贯穿于方案制定、试点检验及实践推广全过程。精准制定实践方案,要求具体考量技术支持、资源分配及环境适应等多方面的现实条件,把理论的正确性与实践的可行性有效联系起来。正如恩格斯所言,“我们的主观思维和客观世界遵循同一些规律,因而两者的结果最终不能互相矛盾,而必须彼此一致”。精准实施试点检验,要求我们与“物理学家是在自然过程表现得最确实、最少受干扰的地方观察自然过程”一样,有针对性地进行试验和检测,对试点活动的进展成效进行细致观察和总结。将试验结果进行大规模实践推广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准识别并抓住具体情况的主要矛盾,以更为精确完善的方针政策指导后续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以精准思维推动新时代事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新时代事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反复强调以精准思维深刻认识和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如在脱贫攻坚中强调“精准扶贫”,在疫情防控中强调“精准防控”,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强调“精准把脉”“精准发力”。新征程上,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精准思维贯穿干事创业全过程,在精思精进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精准领悟创新理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变革性实践中彰显出强大真理力量。在新的起点上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必须以精准思维学深悟透这一创新理论,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进行深研细悟,精准领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掌握其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更加自觉用于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运用精准思维科学把握现实情况,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充分运用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形成的“蹲点调研”“解剖麻雀”“下马看花”等宝贵经验,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寻计问策,努力做到精准掌握复杂现实情况;另一方面,察情况、看问题时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确掌握问题细节,深入洞察事物本质,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为有效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具体实际问题提供坚实支撑。
精准实施政策举措。精准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精准把脉现实问题共同指向精准施策这一最终目标。在政策制定环节应有的放矢增强政策针对性,即根据实际情况着力提升政策的指向性与适配度,避免“一刀切”或盲目套用,努力做到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在此基础上推动政策精准落地,应确保政策举措能够精准对接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具体状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灵活调整和优化政策举措,始终做到精准发力、精细落实。只要我们在持续的工作进程中精益求精、循序渐进,就能逐步实现由局部微小胜利汇聚转化为全局重大成就的目标。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17日 11版)
- 2025-01-17碗内天地宽 食中乾坤大(金台随笔)
- 2025-01-17杭州“谢径安”:政企村农合力促共富
- 2025-01-17中工网评|“新”意足!外贸“成绩单”彰显中国经济活力
- 2025-01-17文化中国行 | 陕北说书如何从“爆火”到“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