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短视频成为向善的文化阵地
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中,短视频以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成为独具特色的影像内容,参与并积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据统计,截至2024年6月,短视频用户占我国网民整体的95.5%。但在海量数据背后,却潜藏着不容忽视的现象,一些价值观扭曲的问题短视频夹杂在信息洪流中,贩卖着焦虑情绪,污染着网络生态。
比如,关于求职就业技巧和职场生存指南的短视频,堂而皇之地宣扬“职场丛林法则”等内容。一些短视频博主以夸张的语言和戏剧化的场景描述职场竞争的残酷,将职场关系简化为充满算计与欺骗的游戏。这些内容不仅无法为受众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反而引起他们对职场的恐惧与不信任。而关于“饭局文化”的短视频则展示各种社交场合中所谓的“礼仪知识”。这类内容鼓吹一种不健康的社会交往模式,容易使人陷入盲目追求表面关系的误区,而偏离正常的人际交往规则。
在短视频平台上,还可以看到一些号称让人快速致富的“秘籍”,其中不乏宣扬“空手套白狼”“财富转移”之类不正当手段的内容。这些短视频散布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价值观,通过包装所谓的“成功故事”,怂恿观众走不择手段快速致富的“捷径”,却忽视成功需要付出努力与汗水。
这类短视频貌似“实用”,但实际上传播了精致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心态,消解了诚信、友善、敬业、平等等社会主流价值。随着短视频的制作门槛日益降低和传播范围日益扩大,这类短视频影响的人群不在少数。特别是对青少年而言,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长期暴露于这类短视频之下,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涵化作用”。这不仅会导致他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偏差,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包括逐渐丧失对他人基本的信任,影响其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形成社会责任感等。
网络时代,信息过载,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受众的每一次点击、分享都不仅仅是一个动作,还是一次关于注意力的交易。在争夺注意力的竞争中,部分短视频博主急功近利,不惜标新立异、耸人听闻、剑走偏锋。他们制作片面归因、混淆是非、违背公序良俗的内容,继而推销所谓的“成功学”课程或产品,以贩卖焦虑,激发人们的不安全感。这种做法只顾眼前利益,完全不顾及对社会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更无视短视频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应有的人文关怀、道德价值和精神意义。此外,短视频平台作为内容生产与分发的主要渠道,理应在内容审核方面承担起更大责任。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平台为增加用户数量和提升用户黏性,往往放松对内容质量的要求,并采用以商业利益为导向的算法推荐系统,助推了不良内容的广泛传播。
正如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智人之上》一书中所描述的,通过对数百万人的实验,算法发现,相比于理性的内容,那些灌输贪婪、仇恨和恐惧的垃圾信息,更容易抓住人们的注意力。如果我们淹没其中,就会与现实脱节,被妄想和幻觉所绑架。所以,构建一个健康的短视频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短视频博主应当提升自身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坚持传播正能量,注重作品质量而非单纯追求流量。短视频平台应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对上传的短视频进行严格把关,及时清理和下架虚假不实、违背公序良俗等内容,同时加强算法伦理建设,推动算法向上向善,提高算法的公正性和透明性。广大网民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辨别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自觉抵制糟粕,并可通过投诉反馈等渠道积极参与短视频平台的内容监管,形成网络视听环境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短视频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兴媒介形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存在的问题而否定其全部价值,也不能任由不良倾向发展蔓延。唯有通过各方合作,才能让短视频真正成为健康、积极、向善的文化阵地,以更多有深度、有温度、有情怀的作品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共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 2024-12-26“文化出海”须有新思路新模式
- 2024-12-26社区管理靠“智慧” 居民生活添幸福
- 2024-12-26供需两端显著增长 算力产业迸发澎湃动能
- 2024-12-26广东将启动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