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的栀子果,熟了
人民网旌德11月11日电 (记者汪瑞华)连日来,位于安徽宣城市旌德县三溪镇霍家桥村的栀子种植基地,迎来了栀子果的采摘旺季。
山头上,绿意渐褪,金果点缀,橙黄色的栀子果挂满枝头,一片丰收的景象。在霍家桥村,这金灿灿的栀子果不仅装点了乡村的山野,更成为村民就业增收的“栀”富果。
“瞧这长势,今年妥妥的丰收年,100吨鲜果不在话下。”看着漫山黄橙相间的栀子果,种植大户陈宗虎乐得眼睛眯成一道缝,“这两年管理跟上了,加上天气给力,产量自然不会差。”

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叶志天摄
在种栀子果之前,陈宗虎一直和建筑工程打交道,天天不是在工地,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每每说起自己的跨行经历,他总是戏谑道,“过去是包工头,现在是包山头。”
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老陈有了种栀子果的念头。照常理,50多岁的年纪,一般不再“瞎折腾”,更何况还是跨界从事一个新领域。
但对于老陈来说,敢于尝试胜过原地踏步。就这样,当年他在霍家桥村一口气流转了380亩山坡地,开荒、买苗、栽植……说种就种,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老陈和这片栀子林捆绑在了一起。

新鲜采摘的栀子果。叶志天摄
趁着晴好天气,栀农们纷纷拿起工具,他们动作熟练,效率极高,不一会儿,就收获了满满一箩筐的栀子果。
“我们种的品种是水栀子。”指着树上的栀子果,老陈饶有兴致地向记者介绍说,“采摘期通常落在每年的立冬前后,且能持续20多天,去年光鲜果就卖了120多万。”
他还补充道,水栀子不仅可以作为天然色素栀子黄的重要原料,在食品、医药等多个领域发挥着作用,还广泛用于酿酒、饮品行业,经济价值颇高,市场前景广阔。
栀子果不仅扮靓了山坡,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

黄橙相间的栀子果挂满枝头。叶志天摄
老陈告诉记者,平时基地管理,常年用工10来人,采摘期用工量会增至50多人,单是务工费,平均一年要付出去30多万,这些都是实打实装进村民的口袋里。
这些年,老陈也攒了不少经验,比如栀子果怕冻,遇到寒流天气要提前喷洒防冻液;再比如栀子基地管理是关键,怕水但又不能缺水……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总结,也让老陈从过去的“门外汉”变成了种栀子的“行家里手”。

高空俯瞰成片的栀子林。叶志天摄
眼下,正值采收旺季,一枚小小的栀子果,不仅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成为推动当地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采访中,老陈的电话不时响起,还没顾得上看来显,他便不假思索道,“十有八九是来订货的。”
果不其然,老陈猜中了结局。电话是从江西丰城打来的,对方是当地的栀子花鲜果加工厂,提前联系老陈,为的就是确保加工不断档。
“都是老主顾了,和去年一样,直接配车过来,现摘现发,保质保量。”三言两语间,老陈的栀子果就被订出去了,接下来就是盼着天好,加紧采收。要知道,这个节骨眼上,才是老陈一年中最忙的日子。
- 2025-11-12庐江县汤池镇:立冬暖意浓 “热经济”蓬勃兴起
- 2025-11-12池州平天湖国家湿地公园景斑斓
- 2025-11-12引种新品 助农增收
- 2025-11-12银杏悄“换装”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