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宜州: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强“组织堡垒”

2025-10-20 14:54 来源:人民网

  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发展强。近几年来,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河池市和宜州区关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部署,宜州市宜州区委组织部主动靠前、担当作为,在组织建设、人才队伍、创新机制上下功夫,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坚持“三个提升”,夯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奠基石”。扎实推进基层党建“五基三化”系列行动,全面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一是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目前,成功创建广西第六批星级村党组织23个,其中五星级3个,四星级7个,三星级13个;创新“N+1+9”模式将“组织链”嵌入“产业链”,宜州“红色车间”案例入选广西基层党建“五基三化”优秀案例。二是提升村干部素质能力。实施“常青工程”,2021年以来共选送137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干部参加在职大中专学历教育。三是提升发展党员质量。2024年新发展162名党员,1789名流动党员“安家落户”,扎实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全面提质。

  实施“三个举措”,聚才提能打造乡村振兴“排头兵”。聚焦建强驻村队伍,用好用活驻村帮扶力量。一严把“入口关”。坚持“政治素质好、工作素质强、工作作风硬、身体条件好”选派标准,2021年以来选派驻村干部652人,其中2025年选派的驻村干部218人(驻村第一书记76人,驻村工作队员142人),实现“按需选派、人岗相适”。二是严把“培训关”。制定《广西河池市宜州区驻村帮扶工作指引(试行)》,每年组织驻村干部参加各级举办的驻村工作队业务专题培训班,实现培训全覆盖。三是严把“管理关”。坚持严管厚爱,督促驻村工作队员积极履行“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职责使命。据统计,近几年来全区驻村干部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19万余件,争取各类帮扶资金3800万余元。如板纳村驻村工作队协调争取资金,建成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个、产业路1条、桥梁1座、水利渠道2条、饮水工程4个、屯内亮化工程5个。潘洞村驻村第一书记韦福德带领群众种植柠檬,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一村一品”强产业,仅2024年柠檬总产量达535.56吨,销售总额246.36万元,辐射带动脱贫群众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搭建“三个平台”,激发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新动能”。充分优化人才工作机制,多渠道引进培育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人才。一是搭建招才引智平台。实施靶向引才,2021年以来赴高校招聘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406人,柔性引进桑蚕茧丝绸方面专家15人。宜州坚持“产才融合”积蓄茧丝绸产业发展势能做法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二是搭建基层干部成长平台。鼓励优秀人才下沉服务乡村振兴,2021年以来选派优秀人才到乡镇挂职副镇长、副书记13人,到村任职选调生49人;在乡村振兴一线提拔任用干部146人,职级晋升296人。三是搭建农技人才培育平台。组织农技人员参加农技业务培训4896人次。依托自治区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宜州团开展“传帮带”,2024年培养本土人才62名,引进、转化应用、示范推广科技成果117项。(朱昌敏 覃丽萍)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