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看乡村振兴的勃勃图景
【活力中国调研行】
从河湟谷地到雪山高原,在青海这片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的土地上,“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和谐”的动人故事实实在在地写在了老百姓的生活里。
近日,记者深入高原村落,切身感受乡村振兴的澎湃动力与可喜成果。
找准产业致富路
自西宁市驱车东行百余里,便到了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的班彦村。班彦,在土族语中意为“富裕幸福之地”,然而昔日的班彦村却名不符实:129户村民蜗居在海拔2800米的“脑山”顶上,连生存都是问题,更别提发展了。面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2016年,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班彦村民开始整体易地搬迁至山下平川。
新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村民们脱贫致富的愿望空前高涨。
在村里的盘绣园,绣娘张卓麻什姐正招呼着老姐妹们做盘绣,双针和彩线在她手中一盘一绕,尽显非遗魅力。听她讲,土族阿姑们自幼就开始学盘绣:“各个手艺精湛得很!我们的订单多得忙不过来!”最近,她们又在赶制一批丝巾的订单,由县文体旅游局与企业对接,绣娘们只需专注刺绣,销售渠道由企业负责。“在家门口就把活干了,每年能收入1万多元呢!”张卓麻什姐说。
短短十年间,班彦村还培育出光伏发电、特色养殖、酩馏酒酿造、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多元产业体系,昔日的贫困村早已焕发新生。
产业选对路,致富迈大步。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独特的冷凉气候孕育出品质优异的特色蔬菜。如今,乐都长辣椒、紫皮大蒜、高原彩椒等特色农产品,不仅丰富了本地“菜篮子”,更搭乘冷链物流,24小时直达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沪等地的餐桌。
“一亩地的收入是过去种植油菜的5到10倍!”乐都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马国业介绍,运用“水肥一体化”“三膜覆盖”等现代农业技术,当地蔬菜复种指数显著提升,从传统的一年一茬发展到一年三至四茬。
依托海关绿色通道,高原冷凉蔬菜还实现出口“零延时”。“我们的本地企业正计划在阿拉木图开一家代销点,方便农产品和批发市场更好地对接,更好惠及本地农民。”乐都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高杰对此充满信心。
“搬”进幸福好生活
现在生活过得怎么样,村民的笑脸就是最好的回答。
一座座黄墙红门的院落整齐排列,家家户户门前停放着私家车;宽敞整洁的道路两侧,太阳能路灯与屋顶光伏板相映生辉;谁家来了客人,村民们都会笑意盈盈地打招呼……这就是今日班彦村的村貌写照。
“蔬菜、水果,在新村都能吃上,各方面都好!”吕有荣老人用朴实的话语,道出对新生活的满足。电热炕取代柴火炕,太阳能24小时热水,天然气入户,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网购的快递还能直接送到村里,方便多了!”村民们向记者细数着生活中的点滴变化。幸福感,就藏在这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中。
乡村振兴,既要风景美,又要风尚美。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让村民在物质富足的同时,也能实现精神富有。
在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新村,一场热火朝天的“村BA”篮球赛正在举行,村民们的喝彩声此起彼伏。这个充满活力的新村,是积石山地震后重建的家园。2023年12月,地震引发的“砂涌”让金田村、草滩村部分村民不得不搬迁到新址。
起初,不少住惯了老地方的村民心存顾虑,心理上的顾虑成为搬迁的最大阻碍之一。于是,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帮助大家打开心结。一系列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搬迁村民在新家园里找到生活的方向。
一年来,新村呈现出勃勃生机。党群服务中心、幸福食堂、老年活动中心、篮球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舞蹈表演、乐器演奏、篮球比赛等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村民生活无忧、精神富足。曾经分散的村落,正蝶变为现代化的幸福新社区。
挖掘生态新价值
在青藏高原的壮美画卷背后,是极其脆弱的生态系统,环境保护始终是发展的生命线。
一块块光伏电板向阳而生,逐日蓄能。过去,当地人习惯了烧牛粪、点柴火;如今,光伏板让阳光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能源,村民们用上了“绿电”。
2017年年底,总投资1600万元的班彦2兆瓦扶贫光伏电站建成投产,村民家的屋顶上、猪圈边都铺设了光伏板。村党支部书记仲关因保告诉记者,单靠这个项目,每年村里就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00吨。“未来,我们还打算建设20千瓦的小型沼气电厂,就地消纳班彦村的畜牧粪污和秸秆资源,减少生态污染。”仲关因保说,光伏矩阵不仅是“绿电工厂”,更是村民的“阳光存折”,每年每户村民能获得2500元的分红,而且持续收益20年。
如何将美丽乡村的“颜值”转化为绿色经济的“价值”?青海省大通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当地根据特有的海拔、气候条件和交通优势,育花海、建民宿、开农家乐,并引进高空滑索和玻璃悬廊等游乐项目,带动70多户村民吃上“生态旅游饭”,人均年收入突破2万元。
从光伏惠民到生态旅游,如今,“生态+发展”的思路与行动已成为青海的常态,“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正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发展价值,并托起一条独具特色的高原新农村发展之路。
- 2025-07-28全国规上工业企业营收持续增长
- 2025-07-28我国3年共减少粮食损失超500亿斤
- 2025-07-28酒店服务质量如何才能不打折(百姓关注)
- 2025-07-28志愿服务时长,岂能变成金钱游戏(民生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