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综合

高校学生资助:接受爱,成为爱,传递爱

2025-07-28 11:50 来源:光明日报

  近日,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为大学新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资助政策咨询与帮助。从2005年教育部首次开通以来,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已经走过20个年头。从最初单一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相关咨询和办理,到现在建立起“奖、助、贷、免、勤、补、减”的全方位立体资助体系;从当初全国为数不多的几个热线,到现在统一部署、相互配合,形成“中央、省、市、县、校”的五级学生资助热线电话网络,高校学生资助热线成为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日益完善的见证和缩影,践行着党和政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

  以其中最典型的国家助学贷款为例。从1999年实施至今,累计发放助学贷款4000多亿元,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00多万名。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长成才,在各行各业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其中,有见义勇为的道德模范,也有传递友爱的“最美教师”,有已经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工程师,也有坚守一线默默耕耘的守护者筑梦人。而如果把范围放大到“奖、助、贷、免、勤、补、减”的整个资助体系,那么泽被面将更大。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资助体系的完善,让资助变得更常规、更普遍。比如一些高校根据学生用餐数据,结合实际情况,默默向部分经济困难学生的餐卡充钱。通过新型的资助方式,学生获得资助的成本降低了。其中,除了显而易见的经济成本,还包括情感成本、尊严成本等。对于受惠学生来说,不忘初心、饮水思源很重要。从自身的角度看,不忘初心是一种对大局和源流的清醒,即古人所说的“智”;而饮水思源则是一种感知幸福和见贤思齐的能力,也即古人所说的“仁”。面对日益常规、日益契约化的资助体系,保持这样一种既“智”且“仁”的态度,是传承中华文化精神的时代体现。

  “人不能忘了来时的路。”贵州望谟县教师刘秀祥在上大学时接受过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后又返回家乡助学,她常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正是这样一个朴素的想法,让刘秀祥在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和工作生活时,有了不一样的使命担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对于“受人玫瑰”的学生来说,拥香前行,接受爱、成为爱、传递爱,把个体“小我”融入祖国“大我”之中,为国家的建设发展作出应有贡献,才不会辜负家庭和社会给予的每一份托举。

  (作者 罗容海 系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副院长 副研究员)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