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综合

用数字化赋能均等化

2025-05-09 08:56 来源:人民日报

  【关键词】“行走的医院”

  【事件】村民梁平平脸色发白,躺在自家炕头上,村医陈彦从全科医生助诊包里掏出心电图仪为其检查。屏幕那头,北京的专家冯璞依据实时数据作出判断:“立马到大医院查心肌酶!”由于诊断及时,患者顺利脱离危险。山西方山县与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共同打造“行走的医院”项目,为全县乡村医生配备全科医生助诊包,可实现远程专家门诊和全科综合检查,助力初筛疾病、突发疾病远程救助指导。

  【点评】

  目前,方山县90个行政村卫生室已累计开展远程会诊1.6万余人次,服务人次超37万,覆盖53%的常住人口,累计节省检查费用、患者外出就医成本近千万元。2018年至今,“行走的医院”已在多个省份实施援助,辐射人口超2000万。

  在方山县,“小背包”何以推动基层医疗服务“大提升”?

  使用体验良好——配套建立调度平台,患者扫码“下单”,平台就能根据位置就近调配村医接单,确保服务覆盖每一个村落。

  资源联动有力——“行走的医院”项目免费提供北京、上海等地知名三甲医院专家远程门诊号源,村医可发起远程会诊,患者时间和经济成本大大降低。

  激励机制健全——政府设置专项拨款,村医发现重病前兆可获物质奖励,鼓励村医主动入户检查问诊,让村卫生室成为更好守护群众健康的坚实防线。

  医疗是极为重要的民生,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是广大患者朴素的心愿。

  当前,通过分级诊疗制度、医疗联合体建设等,医疗卫生工作逐步推进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相对薄弱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不过,从各地实践来看,常用的机制还是“巡回医疗”“派驻”等“跑腿支援”形式。基层激励保障条件相对有限,如何把短期“输血”转化为长效“造血”,是一项不小的挑战。此外,部分地方尤其是偏远地区村居规模小、分布较为分散,“跑腿支援”成本高,成效有时不如预期。

  更好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依托远程医疗协作关系,发挥“大数据+铁脚板”的优势,用好数字化等新技术手段开展嵌入式服务,不失为一种有益有效的方式。

  数据搭桥、资源共享,改善的远不只是医疗领域。

  新疆石河子大学,学生远程使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实验室的设备,共享资源完成模电实验;河南农业大学科技小院推出整合专家智库、在线培训、产销对接等功能的远程协同平台,千里之外的农户也能“屏对屏”获取定制化农技指导……学有所教、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病有所医,近年来,数智技术开花结果,有效提升了优质资源覆盖面和普惠度。

  民生无小事。从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应用两方面着力,推动更多数字化成果应用于百姓“身边事”,一定能给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