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云南:遇见最美的诗和远方
当洱海的晨光被定格在创作镜头里,当雪山脚下的咖啡馆回荡着远程办公的键盘声,当热带雨林的康养民宿飘散着药草清香……旅居云南,不仅仅是简单的旅行与居住,更是一种深度的文化体验和生活方式的融入。即日起,本报开设“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专栏,聚焦云南文旅新IP,通过深度报道、人物故事、文旅观察等,全景式展现云南从“旅游目的地”向“品质旅居地”的蝶变,见证这片热土以开放之姿、创新之力,迈向世界级旅居目的地的新征程。
在云南,生活不只是眼前的风景,还有诗意的栖居。近期,云南省出台《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及实施方案,为云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旅居云南”正逐渐成为云南的一张新名片。
旅居云南 成为游客新选择
清晨7时,大理龙龛码头,来自深圳的“90后”林小陌架起三脚架,记录下苍山洱海间的第一缕晨光,就此开始了一天的视频创作。两小时后的昆明翠湖畔,北京某科技公司创始人张明正在召开视频会议。这位将公司总部迁至云南的企业家,看中的是昆明宜人的气候和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而在500多公里外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来自上海的退休教师李芳正在体验傣医药浴。“在这里,我还学会了辨识数十种药用植物。”李芳说,她已经把西双版纳当成了第二故乡。这些不同身份的人看似平行的生活轨迹,共同印证着云南正在从游客的“打卡地”转化为旅居者的“理想国”。
从苍山洱海到热带雨林、从数字游民到银发康养,一个个鲜活的旅居故事,编织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生动图景。这些旅居者,用他们的选择诠释着云南宜居、宜业、宜养、宜旅的独特魅力,让“旅居云南”品牌有了更坚实的现实支撑。
省文化和旅游厅数据显示,2024年1至11月,全省接待游客11.32亿人次、同比增长14.1%,实现旅游总花费1.49万亿元、同比增长20.7%,游客人均停留时间提高至3.1天,国内游客“回头客”占比达77.6%。深度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正在成为八方游客的新选择、新期待。
主客共享 构建全域旅居生态
云南将用3年时间培育旅居新业态,实质是回应大众对优质生活的深度需求。既要山水之美,也要现代便利;既求身心休憩,也需事业延续;既享生态馈赠,更重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提出,到2027年,全省将培育3000个以上乡村旅居重点村,引培一批旅居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旅居云南样板房。主客共享,通过全域旅居生态构建,让所有人共享“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元阳县阿者科村,正经历着从“摄影背景”到“文化活体”的改变。在“阿者科计划”中,中山大学团队与村民共同成立旅游合作社,将60栋传统“蘑菇房”改造为兼具居住与展示功能的文旅空间。村民高烟苗是非遗导赏员,她说:“游客现在会跟着我们学织哈尼土布,跟着梯田管家体验‘四季农事’,去年仅是织布体验课就开了200多场。”
在茶马古道重镇剑川县沙溪古镇,由百年粮仓蜕变成的先锋沙溪白族书局,打造出融合阅读与文化沙龙的复合旅居空间,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这种“居住即体验”的模式,让古镇核心区居民成为活态文化的传承者,他们开设的马帮主题民宿、茶马古道家宴等旅居项目,蕴含着“旅居云南”的文化深度。
当前,云南正以山水为底色、以文化为灵魂,培育壮大旅游业经营主体,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全力推进乡村旅游、跨境旅游、全域旅游提质升级,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精心打造“旅居云南”品牌。在这里,每个人都能邂逅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感受诗意栖居的美好生活,见证多元文化的交融发展。无数个动人时刻的交织,终将绘就云南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谱写“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新篇章。(常远)
- 2025-02-05我国湿地面积稳定在5635万公顷以上
- 2025-02-05云南健儿逐梦亚冬会绽放高原冰雪之光
- 2025-02-05云南:非遗贺新春 文化年味浓
- 2025-02-05冬樱花开美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