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文化中国行·诗意节令|立春:东风解冻意 草木感春声

2025-02-03 14:57 来源:新华社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当第一缕春风拂过大地,立春如同大自然的使者,带着温暖与希望,唤醒沉睡的万物,宣告着新的节气轮回已然开启。

  “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如此解释立春的含义。

  在这一时节,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冻结于冬的河流、湖泊,在春风的轻抚下渐渐苏醒,冰雪消融;那些在寒冷中沉睡的昆虫,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开始在泥土中苏醒;鱼儿们在寒冷的冬季潜伏于水底,立春时节,阳气上升,它们在尚未完全融化的冰块和冰片间游动。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表示,立春不仅是一个节气,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据文献记载,古人庆祝立春不仅有盛大的仪式,还有丰富的民俗活动。人们会在立春前一日举行“迎春”仪式,抬着春神句芒的神像出城上山,同时祭拜太岁。立春当天,还会有“鞭春牛”的仪式,人们鞭打泥牛,以祈求丰收。此外,人们还会佩戴用彩绸剪成的“燕子”,迎接春天的到来。

  这时节,人们会吃春饼、春卷、萝卜等食物,这种习俗被称为“咬春”。特别是春饼,搭配新鲜蔬菜和肉食,卷起来食用,寓意“有头有尾”,希望一年从头到尾都顺利。这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氛围,也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正如唐代诗人杜甫在《立春》中写道:“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春盘是立春的传统习俗之一,杜甫通过描写春盘这一细节,勾起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梅花盛开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而自己却漂泊异乡,不禁感慨万千。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立春的习俗,更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立春的古诗中,宋代张栻的《立春偶成》堪称经典:“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诗人敏锐地捕捉到了立春时节的细微变化:冰霜渐渐消融,草木开始萌动,东风拂过,水面泛起层层绿波。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更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春天的到来,让世间万物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仿佛每一个角落都被赋予了新的希望。

  辛弃疾的《汉宫春·立春日》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立春的韵味:“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词中描绘了立春时节,人们在头上插上春幡,庆祝春天的到来。然而,春天的脚步总是轻盈而缓慢,风雨依旧,寒意未消。即便如此,词中后文又提及燕子、黄柑、青韭——春天的气息依然在弥漫。这些细节都透露出人们对春天的期待与热爱。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立春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希望的象征。此时,枝头的春风告诉人们,勿缚于旧,勿困于冬,无论经历了怎样的霜刀雪剑,春天总会如期而至。在这个充满生机的时节里,请带着希望和梦想,迎接每一个温暖的晨曦,拥抱每一个灿烂的黄昏,一路步履不停,直至春山可望。(记者杨金志、郭慕清)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