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落入“情绪消费陷阱”
从虚拟商品“爱因斯坦的脑子”全网爆火,到远程叫醒、陪聊、哄睡等服务在各大电商平台热销,近年来,情绪消费受到不少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为促进情绪消费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近日,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发布提示,提醒消费者警惕情绪消费潜藏的风险。
所谓情绪消费,顾名思义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受到个人情绪影响而做出的消费行为,它具有消费虚拟化和心理补偿性等特征。情绪消费可以帮助消费者一定程度上纾解内心烦闷、获得心理慰藉,属于一种自我心理调节的减压手段。但该消费模式也存有一定风险,容易让消费者落入商家的“情绪消费陷阱”,必须引起重视。山东省消协就此发布风险提示,有助于人们在情绪消费时规避风险、做出更加理性健康的消费决策。
作为以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为核心的消费形式,情绪消费之所以在市场上大受青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在高压生活状态下对情感慰藉的需求,无论是人们面临的职场压力还是生活烦恼,情绪消费都提供了即时释放的解压出口。不过,细品情绪消费,其中不乏一些商家虚假营销、刻意误导、制造焦虑等风险隐患。部分商家会利用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和焦虑情绪,故意炒作概念、营造噱头,放大消费者焦虑,诱导消费者过度消费,甚至打法律和道德“擦边球”,提供低俗、不良甚至违法违规服务。若消费者长期沉迷不良情绪消费所带来的服务,可能会导致心理承受能力下降,甚至产生依赖心理,离开这些服务后会感到更加孤独和无助。
规避“情绪消费陷阱”,首先需要消费者始终保持理性消费观,谨慎对待商家的诱导性营销手段,避免在宣泄情绪时给对方提供过多个人信息,防止信息泄露。同时,要学会自我情绪调节和释放压力,提升心理素质和抗压耐挫能力,遇到无法自我排解的情绪困扰,可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其次,提供情绪服务的商家要加强行业自律和自我监督,严格依法、诚信经营,确保服务内容健康积极,真正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自觉抵制利用消费者的情绪波动的不当营销。此外,商家应注重提升服务质量,为消费者提供真正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情绪服务,及时回应消费者的反馈和投诉,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和口碑。
最后,监管部门需严格把关商家提供的情绪服务,确保其真正有效、正面地回应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对于商家利用消费者的情绪波动进行虚假宣传、诱导消费、提供低俗不良情绪服务等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确保情绪消费市场健康、有序、正向发展。
来源:人民法院报
- 2025-01-21湖南大学教授李树涛矢志攻关高分辨率高光谱成像——炼就遥感成像的“火眼金睛”(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 2025-01-21京东快递员、北京市海淀区京东鼎好营业部负责人宋学文:当好“勤劳的小蜜蜂”,为美好生活持续奔跑
- 2025-01-21四川省成都市网约车协会熊猫志愿车队党支部书记、队长张桂容:只要有党组织这个“家”,大家就不会“走散”
- 2025-01-21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前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