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热评:评分算法应重视消费体验的“温差”
“700多条差评还能有那么高的分数,我就想问问他们的评分系统是怎么做到的?”近日,据消费者陈鹏(化名)介绍,他在某平台预订了一间评分为4.9分的宾馆,然而入住后发现宾馆环境破旧,卫生条件堪忧。“离开后我看到这家宾馆有700多条差评,但还是有那么高的分数,(怀疑)他们存在刷分行为。”令陈鹏感到啼笑皆非的是,就在他投诉的当日,该宾馆的评分已经涨到了满分5.0分。
来自其他用户的评价,往往是消费者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以此来提前“避雷”。然而,种种刷分控评乱象,却致力于给消费者“埋雷”:有的商家花钱买好评,有的商家花钱删差评,以此来营造产品质量过硬、服务质量良好的假象,骗取商业利益和市场空间。
《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商家欺世盗名于法不容,问题是,面对一些明显有违消费体验的评分,普通消费者很难搞清楚,评分的标准和依据到底是什么?
以消费者陈鹏的遭遇为例,来自消费者的大量差评,丝毫不影响涉事宾馆被评为“白云山风景区周边经济人气榜第1名”,甚至就在遭受投诉的同时,宾馆评分还逆势上涨为满分。对此,该平台工作人员表示,平台上的商家评分构成是通过多个因素计算每条评价的权重而得,并不是算数平均分来的,评分计算主要考虑用户特征、评价内容质量、时间因素和评价诚信因素,“平台不存在任何的人工干预,也无法手动修改评分”。
这种解释初听似乎有理,细品却令人不是滋味:同样的消费评价,为何会出现权重差异?大量消费差评被视而不见,到底是因为某类用户特征,还是因为这类评价的内容不够“优质”?如果说区别对待的评分机制,有可能导致算法出现技术性偏差,平台听之任之的态度,则不得不让人考虑其中是否存在“人为因素”。不做人工干预,固然可以视为对平台算法的尊重,但当算法结果明显有违消费体验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及时进行审核修订呢?更进一步说,那些有违公众体验的算法,本身是否足够科学合理?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陈鹏的遭遇,该平台称将代替商家向该博主支付赔偿款,按照退一赔三的标准共计480元。与此同时,涉事宾馆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赔偿是由平台支付,“这个钱肯定不能我们出,我们一间房价格才几十块,赔他四百多块钱,我们一个多星期都白干了。”商家引起消费纠纷,平台代为受过,尽管如此,商家仍然毫不领情,这到底是为什么?
毋庸讳言,单纯从价格的角度考虑,涉事宾馆的收费确实不高,这或许也是其能收获大量好评的关键。但是,价格低不能等同于脏乱差,更不能以此掩盖来自消费者的负面评价。毕竟,对于经营场所来说,不仅要“比价”,更要“比质”。从平台的角度考虑,积极推广廉价商家无疑有助于吸引客户、开拓客源。但是,如果陷入片面“比价”的价格陷阱,很容易导致泥沙俱下,乃至引火上身。事关消费者权益和平台信誉,消费评分应该遵循什么样的算法,如何平复消费者消费体验的“温差”,平台有必要拿出负责任的看法,并积极将此转化为行动。
- 2025-01-16人民网评:一句话,一面旗,为什么让人热泪盈眶?
- 2025-01-16人民来论:打开春运温情篇章,让暖意铺满回家路
- 2025-01-16人民财评:2025中国电影,直面挑战才能把握机遇
- 2025-01-16人民网评:向绿而行 共筑美丽乡村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