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抓好新兴领域党的建设 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4-12-31 14:48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抓好新兴领域党的建设 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中央社会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加强统筹协调,坚持分类指导,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促进新兴领域健康发展。新兴领域组织形态多样、人员流动性大,传统党建方式方法遭遇诸多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情况复杂、基础薄弱的地方,越要健全党的组织、做好党的工作,确保全覆盖,固本强基,防止‘木桶效应’”。抓好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关键在于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推出新举措,推动党的组织有形覆盖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持续向基层末梢延伸。

  新形势下抓好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新就业群体快速发展。2023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超22万亿,约占GDP的18%。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88.2万个,吸纳人员就业1152.3万人。新兴领域的蓬勃发展,是我国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职业结构现代化进程不断提升的具体体现。做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有利于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把党的领导贯穿新兴领域改革发展各方面全过程,进而团结凝聚新兴领域广大从业人员,调动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做到群众在哪里、党员在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从而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确保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

  当今时代,技术创新与社会变革交织叠加,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对抓好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提出迫切要求。例如,相较传统媒体,网络社交媒体具有用户规模庞大、信息来源复杂、传播速度快、治理难度高等特点,不良内容生态一旦形成,便会对社会公众心理和认知产生长期负面影响,一些敌对势力甚至以此发动认知战和舆论战。加强党建引领,有助于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明确发展方向,健全治理体系,自觉维护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新兴领域所聚集的千千万万劳动者,是不可忽视的社会治理新力量。这一群体分布广泛、人数众多、结构复杂、诉求多样,抓好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加强对这一群体的思想引领和关心关爱,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可以有效组织、引导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文明创建、城市建设等工作,为新时代社会工作集聚一支重要新生力量。

  抓好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也是服务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2023年,我国“三新”经济增速比GDP增速高1.8个百分点,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和创新生态的深刻变革。可以说,在全球竞争加剧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新兴领域发展不仅关乎我国经济体量的扩大,也关乎产业链价值链跃升和对国际产业话语权的掌控。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有利于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动能,进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在新兴领域,非公有制经济占据很大一部分。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可以促进良好营商环境的形成,为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新兴领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

  从组织形态来看,与相对稳定的传统科层化体系不同,新兴领域组织形态呈现出迭代快、网络化、去中心等特点,为党组织的建立与运作带来挑战。其一,新经济组织数量庞大,开停周期较传统行业短,如果套用以往党建工作模式,可能出现一些党组织刚刚成立、尚未健全运行机制,企业便因转型、搬迁或歇业而面临解散或重组等问题。其二,考虑到转接流程、转接周期等客观因素,部分新兴领域党组织缺乏及时转接流动党员的有效机制,从而加大了党员管理难度。其三,新兴领域的工作模式高度流动,如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其工作地点与时间很不稳定,难以协调统筹出固定场所和特定时段开展党组织生活。面对面的线下交流是培养个体认同感和组织凝聚力的重要条件,在高度流动背景下,如何确保党组织覆盖,并保证党组织生活开展的频次与质量,是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用工模式看,新兴领域企业的就业关系链条更复杂多变。传统党建工作一般通过在用工单位建立党组织,并依托劳动关系实现对党员和职工群众的有效组织、教育和管理;但在平台经济下,劳动者相对独立、用工模式灵活,党组织难以沿用以往路径实现有效覆盖。以外卖行业为例,在早期发展阶段,平台企业往往直接雇佣骑手,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随着行业演进和竞争日益激烈,引入第三方用工单位的模式愈发普遍。可见,在新型劳动关系背景下如何高质量开展党建工作成为一项新课题。

  从劳动群体看,新就业群体具有新特征。新就业群体中相当一部分是“90后”“00后”,这些年轻从业者成长于物质充裕、观念多样且快速变迁的时代,更注重个体体验与自我满足,更看重生活乐趣与个性追求,观点与认知多样,更适应相对自由、灵活的工作节奏与劳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整合难度。在开展党建工作时,应将上述因素纳入整体考量,积极探索党组织吸引、凝聚和引导新就业群体的方式方法。

  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方法路径

  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面对新问题,必须用好这个“传家宝”,使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有的放矢、落地见效。例如,通过调查研究,开展新兴领域党员底数统计,建立相关台账,引导新兴领域党员主动亮出身份,及时开展后续联系。组织专门调研小组,深入互联网平台企业、灵活用工服务机构、创业孵化园区、社会组织集聚地等进行实地走访和专题调研,具体了解党员与群众需求、实际困难和思想动向,形成具有操作性的建议报告。

  分类精准施策,创新方式方法。面对新兴领域复杂多元的组织特征和群体差异,根据行业类型、用工模式、地域特性和从业者年龄结构等因素,分层分类精准施策。以平台经济领域为例,可以创新组织体系,如打破单位界限,推动就近就便联合成立党组织;打破地理界限,探索流入地与流出地之间的信息互通、双地共管机制。同时,借助线上党支部、移动党课等数字化工具,实现组织生活的网上网下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党建”强化对党员的动态化教育管理,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长期受教育、两地显作用”。

  融合生产生活,提升群体认同。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与新就业群体的生产生活有机融合,有助于提升新就业群体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例如,定期为从业者开展技能培训、法律咨询等;建设线上党建服务平台,为新兴领域职工群众提供实时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在线答疑等;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更丰富专业的指导,实现党建与社会工作融合发展。这些举措,能够让从业者在工作和生活中切实感受到党组织带来的获得感,进而不断增强认同感和向心力。

  凝聚多方力量,促进结对共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牵涉面广、主体多元,需要推动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平台企业多方联动协作,同时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一方面,鼓励党组织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联合调研和理论探索,借助专业团队为党建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咨询;另一方面,引导新兴领域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基层服务机构开展结对共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党建生态圈”。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传统行业与新兴领域之间的结对互助机制,发动一些经验丰富的党支部帮助新兴领域新建党支部提高组织力、凝聚力和服务水平,实现经验互通、互帮互助、进步共赢。

  树立典型示范,推动扩面提质。突出重点区域,聚焦各类园区、商务楼宇、商圈市场等,把党建覆盖到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地方。比如,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高度聚集的商务楼宇,依托街道党组织或产权单位、骨干企业建立楼宇党组织,以楼宇党群服务中心或楼宇工作站为阵地,常态化开展党务、政务、商务服务,实现党建引领赋能,凝聚改革发展合力。同时,在产业中抓“链主”,在行业中抓龙头、在企业内部抓总部,由重点开始突破,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健全激励制度,对在党建引领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的标杆单位给予表彰,并对优秀党员干部进行嘉奖。

  厘清责任,确保落实到位。在法律层面,聚焦劳动保障责任,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障新兴领域劳动者合法权益,同时注重推动新就业群体的身份认定与权益保护。2021年人社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提出应根据用工事实认定平台经济中的各主体关系。未来,可推动将该原则写入立法。在规范层面,明确各级党委主体责任,厘清组织部门、社会工作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各自职责,强化乡镇、街道兜底责任,通过理顺新兴领域党建的统管关系,破解责任边界不清、单一部门难以全面管理的难题,形成一体推进、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在实践层面,落实新兴领域用工组织党建责任,建立常态化检查和指导机制,防止党建工作流于形式,确保党建责任落实到位。

  (作者:杨典,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