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丨斯里兰卡果园里的新希望
新华社科伦坡12月28日电 记者手记|斯里兰卡果园里的新希望
新华社记者陈冬书

12月23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专家赵增贤在斯里兰卡马坎杜拉为当地农户做套袋技术示范。新华社记者 陈冬书 摄
在斯里兰卡这方水土,播撒几捧种子,借助优越的水热和光照条件,作物便可快速生长。
“斯里兰卡拥有独特的自然禀赋,有一百多种可食用水果作物,为何收成总是不理想?”斯里兰卡马坎杜拉可持续农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达莎妮·贾亚曼纳多年来心存困惑。
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与斯里兰卡南南合作项目2023年启动后,中国热带农业专家纷纷入驻斯里兰卡试验田,为这里原本管理粗放的果园带来了新气象。
临近2024年末,斯里兰卡西北省马坎杜拉中国技术试验田里的菠萝和香蕉,经过一年蛰伏与生长,终于进入挂果期。在33摄氏度的高温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专家赵增贤指导当地农技人员学习果实套袋技术。
菠萝株矮、香蕉树高。赵增贤时而弯腰俯首、时而爬梯登高,烈日的灼烧常让他睁不开眼。
“为什么给果实套袋?我们从来没想过要这么做。”当地农技人员问。

12月23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专家赵增贤在斯里兰卡马坎杜拉为当地农户做技术示范。新华社记者 陈冬书 摄
“将果实与外界隔离,可以有效预防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避免阳光和雨水对果实造成损伤,也能防止孔雀、松鼠等野生动物啃食。这有助于提升果实风味,并且保持果面光洁美观、色泽均匀,提高收益。”赵增贤耐心解释道。
斯里兰卡水果产量低、品质欠佳,归根结底是因为现代种植管理技术缺乏普及推广。由于当地从未采用过类似的套袋技术,这片试验田里的数千个果实袋,是中国专家们特意从国内背来的。
“行李箱一小半是个人物品,一大半装着袋子。用我们的技术和果袋来示范,才能达到最好效果。”他们笑着说。
地不欺人。第一批采用中国种植管理技术的芒果园产量相比之前提升了50%,菠萝预计增产3倍以上,香蕉的品质和产量也明显提升。越来越多农户从起初的怀疑到逐渐信服,再到后来主动把中国专家请到自家田间地头。

这是12月23日在斯里兰卡马坎杜拉拍摄的中国技术试验田菠萝田。新华社记者 陈冬书 摄
试验田10公里开外,农民里尚·普尔纳刚种了5亩菠萝苗。“起高垄是为了防止雨季时作物根系淹水,铺设水肥系统是要精准滴灌、节约成本,密集种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覆盖地膜可以减少杂草、防止水肥流失……这些都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产量。”说起中国专家传授的知识,普尔纳如数家珍。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斯里兰卡代表处官员卡皮拉·穆纳辛哈说,中国专家的贡献非常值得赞赏。“中国专家扎根田间地头,实实在在地传授适应当地需求的农业技术。他们的到来为斯里兰卡农民带来了新希望。”
“我们团队的专家来自香蕉、芒果、菠萝等热带作物领域。他们各有所长,涵盖种苗培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控、水肥管理、良好农业规范、农产品加工、农业经济等领域,为当地农技人员和农户进行全流程技术指导。希望丰收增产不断成为当地百姓可触可感的现实。”合作项目中国专家组组长孙德权说。
在这座南亚岛屿的果园里,果实与希望,一同向阳生长。

这是12月23日在斯里兰卡马坎杜拉拍摄的中国技术试验田里的菠萝。新华社记者 陈冬书 摄

12月23日,在斯里兰卡马坎杜拉,中国专家与斯里兰卡马坎杜拉可持续农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达莎妮·贾亚曼纳交流。新华社发(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与斯里兰卡南南合作项目专家组供图)

10月10日,在斯里兰卡霍勒讷的一处香蕉示范基地,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与斯里兰卡南南合作项目中国专家组组长孙德权为当地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新华社发(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与斯里兰卡南南合作项目专家组供图)

12月23日,在斯里兰卡马坎杜拉,农民在香蕉试验田里学习套袋技术。新华社记者 陈冬书 摄

12月23日,在斯里兰卡马坎杜拉,农民走过中国技术试验田香蕉田。新华社记者 陈冬书 摄

这是12月23日在斯里兰卡马坎杜拉拍摄的农民里尚·普尔纳的菠萝田。新华社记者 陈冬书 摄

12月23日,斯里兰卡马坎杜拉的农民在菠萝田地里劳作。新华社记者 陈冬书 摄

12月28日,在斯里兰卡马坎杜拉,当地农民收获香蕉。新华社发(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与斯里兰卡南南合作项目专家组供图)
- 2024-12-28年终报道丨2024,看国际舞台上的“中国风”
- 2024-12-28致敬奔跑的青春!“青春大讲堂·奔跑吧成都”开讲
- 2024-12-28这就是中国军人!回顾2024这些感人瞬间
- 2024-12-24郑钦文获评WTA最受球迷欢迎单打球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