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南京鼓楼:校地融合迈向“3.0 时代”

2024-12-20 10:12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鼓楼区高校院所党建联席会暨协同创新发展联盟会议现场。鼓轩摄

  鼓楼区高校院所党建联席会暨协同创新发展联盟会议现场。鼓轩摄

  “政府架起常态化沟通桥梁,校地企合作愈发密切。政策加持、项目开路,科技成果正源源不断从‘书架’走向‘货架’。”这是东南大学教授张宇宁理想中的“校地融合”,如今正在逐渐照进现实。

  12月19日,南京市鼓楼区高校院所党建联席会暨协同创新发展联盟会议召开。以新型显示与视觉感知石城实验室副主任的身份,张宇宁在会上向参会的高校院所及企业介绍了未来合作愿景。

  校地协同发展是南京市鼓楼区的重大实践课题。从对“一校一清单”高校事项每月督办,到连续举办“高校院所党建联席会”,鼓楼区不断亮出新打法。

  “鼓楼的高校”与“高校的鼓楼”

  南京金川河畔,芯片企业江苏铌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红五月科创产业园内。占地不到1000平方米的无尘车间里,越洋而来的设备组成全自动化流水线,工作人员穿梭其间,不时记录着数据。

  芯片企业落脚中心城区,看似不走寻常路,实则暗藏新发展逻辑:对于铌奥光电这样的高科技企业而言,高校资源是重要吸引力,配套完善更是吸引人才的关键。而对于鼓楼区这样的主城来说,“捉襟见肘”的土地供应,决定了招引来的绝大多数企业,需要符合更高科技含量、更高附加值、更低碳绿色等特点。

  校地融合发展之于鼓楼,正是因地制宜的有力举措。该区科教资源得天独厚,54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容纳了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18所高校。

  密集的高校资源,成就了发展优势。现实中,高校基因已经深度融入到鼓楼区的城市肌理中——

  从南秀村、青岛路到汉口路,这些依托高校发展起来的“学生街”,已逐渐与周边街区紧密相融,成为老城商业体系中的重要一脉;环南艺街区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周边先后兴起石榴财智中心、留学生创意产业园、南艺后街等园区,这里逐渐成了年轻人首选的聚集地;曾经,龙江河缺少水生态系统,水体自净能力不足,借助河海大学等高校专家“把脉”,当地制定了系统整治方案,水清岸绿得以实现……

  怎样才是理想的校地关系?前不久,鼓楼区人大常委会课题组在《双向奔赴 全域融合 共创校地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报告中这样总结:“高校的鼓楼”内涵是“承接”,要承接好高校的人才、高校的成果、高校的服务需求;“鼓楼的高校”内涵是“借力”,借力高校的教育资源、高校的科技优势、高校的文化气质,由此和合共赢,共同实现新的跨越发展。

南艺520毕业展演嘉年华开幕式走出校园围墙。鼓轩摄

  南艺520毕业展演嘉年华开幕式首次走出校园举办。鼓轩摄

  寻找“最大公约数”

  作为鼓楼区科技企业中的佼佼者,南京三百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由南京大学商学院2014届校友许伟创办,如今已成长为专注于汽车交易和金融数字化服务行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车300”是公司旗下以车辆定价为基础的手机移动应用。

  “在南大读书期间,我参加了南大MBA创业大赛并获得第一名,当时那个项目就是‘车300’的雏形。”一场比赛帮助许伟拿到了通向“未来之路”的钥匙。

  如今,这场赛事从学校单独举办的“独角戏”,成为南京鼓楼区和南大的“携手奔赴”。2020年至2024年,校地携手举办了3届全球校友创新创业大赛,吸引海内外千余个创业项目参加。

  大赛背后,鼓楼区有着深层次思考。

  “校地深化融合的前提和基础是‘你情我愿’,只有需求度、互补性、紧迫感都高度一致时,才能水到渠成推动双方走到一起来。”江苏省社科院社会政策所所长、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春龙说。

  近年来,鼓楼区围绕机制联动、品牌联创、平台联建、空间联建等方面发力。2023年,鼓楼区尝试推动“一校一品一特一园”新机制,主动寻求双方合作的最佳契合点。如今,已分别与南京大学共建南大碳中和研究院,与东南大学共建石城实验室,与中国药科大学共建转化医学研究院,与南京邮电大学共建空天地海物联网通信技术研究院,与南京艺术学院共建跨学科产教融合中心,与南京师范大学共建智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等。

  制定“一校一清单”高校事项推进表也是鼓楼区推动校地合作事项落地的亮点之一。该区明确部门、板块、街道任务分工,将校地合作事项纳入全域创新工作,每月跟踪督办以保障校地协调联系常态化。

  “今年520嘉年华开幕式首次由南京艺术学院、鼓楼区联合举办,这也是该活动9年来首次走出校园,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好评。”环南艺艺术文化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一校一清单”高校事项推进表,校地双方在反复沟通对接中碰撞出合作的“最大公约数”。

藏在寻常巷陌的红五月“硅巷”。鼓轩摄

  藏在寻常巷陌的红五月“硅巷”。鼓轩摄

  校地融合“3.0”

  在校地高质量发展报告中,鼓楼区人大常委会课题组将鼓楼区32年校地合作发展历程归纳为:多点建设的“1.0 时代”,集成高新区的“2.0 时代”,以及内涵发展的“3.0 时代”。对于“内涵发展”,该区期待在于校地双方能够从“合作”走向“融合”。

  南京邮电大学空天地海通信技术一体化研究院副院长郭永安对这一趋势深有所感。早在2019年,鼓楼区与南京邮电大学深化校地合作,政校企三方成立南京边缘智能研究院,致力于物联网等关键技术的转移转化,他便是参与者之一。在郭永安看来,鼓楼与南邮之间,正在从“即时合作”走向“系统融合”。

  鼓楼区高校院所党建联席会上,南邮空天地海通信技术一体化研究院与中国移动南京鼓楼分公司签约,双方将开拓新应用场景,推进“低空经济+鼓楼全域全景全天候文旅”项目。

  发力低空经济,双方已在携手搭建停机坪、中转站、网络设施等软硬件设备。按照设想,南邮空天地海通信技术一体化研究院未来将成为空天地海通信技术的“概念验证中心”“小试中试中心”“产业招商”的结合体,校地在常态化合作中共享创新成果。

  同样,鼓楼组织召开高校院所党建联席会的初衷,旨在为校地、校校、校企间搭建信息互通平台,促成各方之间常态化、深层次沟通。校地高质量发展报告提到,相较于过去,校地合作的“3.0时代”将从“单兵作战、优势互补”迈进“多元并举、联席联动”,从“单一领域、科创为主”迈进“全领域、全方位、全要素”。

  值得关注的是,进入新阶段,鼓楼发力校地融合将不囿于传统思路,而是向文化、城建、城管等多个领域融合发展。

  “通过城市更新,紧邻南大鼓楼校区的金银街变身国际范街区,点亮环高校年轻力商圈;南艺‘520’嘉年华开幕式走出校园,打造成全民参与的‘零距离’美育窗口。这两个实践案例给予我们启发。”报告显示,校地之间地域空间是一体的,城市文化、校园文化是一体的,人口和社会管理也可以融为一体,校地既有一体化发展的可能也有这样的现实需要。

  校地合作的“3.0时代”,高校烙印和鼓楼印记交相辉映,双方携手将共同成就“走在前、做示范”高质量发展新典范。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