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新闻中心 >> 微言大义

让非遗焕发时代光彩

2024-12-09 10:38 来源:人民日报

  【人物】2023“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故事】前不久,2023“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结果揭晓。马赵凌云、乌兰、乔晓光等10人入选。首创“新型生物质环保柴窑钧瓷窑炉”,独创皮毛脱脂技法,把“鄂派黄梅戏”搬上银幕……这些传承人身体力行,丰富了非遗传承发展的实践,为非遗保护传承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点评】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着人们的集体记忆、经验智慧、共同情感。加强非遗传承保护,为我们留下一个了解历史、回望过去的窗口,更为砥砺前行提供精神动力。

  非遗保护传承,关键在人。非遗保护传承是一项相对冷门的事业,传承人们用行动完成“热爱可抵万难”的书写。白手起家,挖掘、整理散落民间的蒙医传统疗术,乌兰首创正规的蒙医五疗科,让蒙医药惠及更多人;4岁开始习武,一心推广峨眉武术历史文化,熬过不温不火、无人问津,马赵凌云让更多人看到中华武术的魅力;整理对比历代40多个《秋鸿》谱本,重新组织节拍、勾勒音乐情绪,杨致俭让已成绝响的古谱焕发新生……一个个故事,为“热爱”写下生动注脚,也揭示了他们何以穿越寂寥时光、跨过重重难关,让非遗重放光芒。

  非遗保护传承离不开自发自觉,也需要长效机制的保障。2011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3.54亿元用于支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等工作;文化和旅游部与教育部等部门共同实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多地出台政策措施,推进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评选、认定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非遗活动进校园、非遗知识进教材、非遗传承人上讲台等活动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兴趣的种子……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举措为有志于传承非遗技艺的人增底气、强信心。激发青少年传承保护非遗的热情,厚植人才沃土,非遗传承也就有了源头活水。

  让非遗“活下来”,更要让其焕发新彩。越剧《新龙门客栈》创新表演形式,沉浸式环境、新编角色、线上直播等探索,成功圈粉年轻人,演出一票难求。老戏曲觅得新知音,正是因为找到了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与现代时尚相结合,一名手工艺人穿着自己制作的苗族传统服饰走上英国伦敦的T台;打破既定框架,景德镇的手作陶瓷吸引年轻人成群结队来“扫货”。走进生活、融入生活,有利于增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造血”能力。以创新架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桥梁,找到更多“打开方式”,非遗就能拥有更加持久的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如今,许多非遗项目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构成一幅多彩非遗图卷。面向未来,以时代活力激发传统魅力,定能让非物质文化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