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芯片”量子纠缠实现
IBM公司科学家实现了“跨芯片”量子纠缠——使两块“鹰”(Eagle)量子芯片成功纠缠在一起。每块量子芯片拥有127个量子比特,两块芯片共同完成了需要142个量子比特才能完成的计算任务。目前,单块芯片一次容纳的量子比特的数量低于142。这一成果为构建更大规模量子计算机奠定了基础,相关论文发表于20日出版的《自然》杂志。
量子计算机有望比传统设备更快地解决某些问题,但建造实用量子计算机之路并非一片坦途。其中,扩大规模与降低出错率是两大主要障碍。全球多个研究小组和公司“各出奇招”,力求扫清这些障碍。IBM选择了超导芯片,这些芯片可由制造现有计算机硬件的机器生产。
但IBM的这一策略也面临一大挑战:芯片的输入和输出线路远大于进行计算的量子比特。这意味着量子比特之间的距离大于传统处理器内晶体管之间的间隔,进而限制了压缩到芯片上的量子比特的数量。为此,IBM希望在量子芯片之间实现纠缠,协同工作。
但要让量子芯片之间相互纠缠,远比使用传统芯片困难。这是因为在传统芯片内,数据以电信号的有(1)或无(0)来表示,而量子比特之间的纠缠无法简单地通过线路传递。
为攻克这一难题,IBM科学家设计出一种方案:首先让一对量子比特纠缠,随后将其中一个量子比特传送到第二块芯片,这样两块芯片之间就建立了量子联系。不过,这一过程还需要传统计算机的辅助。在最新研究中,该公司首次成功地将两块量子芯片纠缠在一起,让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执行超出单块芯片能力的计算。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斯科特·阿伦森表示,将多个量子芯片连接在一起的想法已经讨论了几十年,现在,IBM朝这个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然而,要真正扩大超导量子计算机的规模,还需要在保证更高保真度的情况下,让数百或数千个超导芯片作为一个整体协同运行。
【总编辑圈点】
量子计算机在处理特定类型的问题上能超越传统计算机,如大规模数据加密、药物分子模拟等领域。然而,量子计算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在保持量子态稳定的同时,扩展系统的规模。IBM通过巧妙的设计,克服了量子芯片间通信的技术障碍,实现了“跨芯片”的量子纠缠。尽管目前仍处于实验阶段,但这一进展无疑为实现更强大的量子计算能力铺平了道路。
- 2024-11-22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首次完整构建
- 2024-11-22“天河”超算再夺世界图计算领域桂冠
- 2024-11-22中国5G用户普及率超六成
- 2024-11-22我国已建近万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