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以文化之力铸时代之魂
原标题:【理响中国】以文化之力铸时代之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日前,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断提升文化治理能力、发挥文化无穷力量,让文化的繁荣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赋能铸魂。
——文化的力量是思想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本质特征、根本任务、时代特点、历史使命。其中总纲为两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框架为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开幕式上的讲话、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化传承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一系列关于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四梁端正、八柱分明,科学指引着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方向和路径。这些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树立了一面伟大旗帜,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明确了一个价值引领,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了一个文化根基,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部署了一项战略任务,即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指引了一条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些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二十大报告中得到凝练概括,并在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为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这一思想包含的深邃理论传承、厚重实践基础、鲜明时代特点,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实践中自觉主动抓好贯彻落实。
2024年9月19日拍摄的2024北京文化论坛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文化的力量是导向的力量
相比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是最能体现意识形态特点的领域,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于整个文化事业发展的性质、服务对象、发挥功能至关重要。我们要发展的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必须端正意识形态导向,在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意识形态领域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重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指导和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开创崭新局面。从全国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的全局看,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无论是理论建设、社会宣传,还是新闻传播、网络舆论,抑或是文化改革、文艺创作,无不显示出一派正面向上、生机盎然的景象。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理论武装,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不断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
——文化的力量是自信的力量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重要主题。建设文化强国,首先必须要有文化强国的自信,正确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起源、性质和根本特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首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五千年文明史上的优秀传统文化灿若星辰,这是我们文化立足的基础,也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根本所在。其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含着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那些可歌可泣的众志成城纾国难、自强不息强国魂的精神和文化品格,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化,而不是象牙塔里顾影自怜的文化,这就注定了其特有的大格局、大视野,注定了其固有的内在的家国情怀。我们有理由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并且必须在坚持自信的基础上,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
2023年5月31日,来自玉树州的孩子们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外排队等候进入参观。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文化的力量是创新的力量
文化的生命力源于创新创造,文化创新创造也是时代变迁、社会变革的先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时代特征。正如理论创新没有止境一样,文化创新也没有止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是保守僵化的文化,虽然它源自于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并不能据此就以为可以吃老本、可以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要在不断发展的实践基础上,不断更新、不断融合、不断形成新的业态、不断产生新的作品。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包括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先进成分,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充满活力、日益丰富。历史地看,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这些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基因。文化的繁荣兴盛在于发展,而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又反过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广阔的沃土,文化工作者要在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努力创新,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能体现时代特点,更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文化的力量是人民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社会主义文化,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化,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立场。文化发展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深刻理解“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建设也要紧紧围绕这个主要矛盾变化,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人民需要文化,人民需要是文化存在发展的根本价值所在。同时,文化也需要人民,离开人民,文化就变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文化工作者要对人民充满感情,善于敏锐捕捉人民的关注点、兴趣点、创新点,用文化形式、文化作品加以反映、加以渲染、加以引导,以实际行动担负起文化的历史使命、呈现出文化的时代价值。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已经迈出坚实步伐,文化在推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越来越体现出强大力量。奋进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努力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持续繁荣兴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 2024-10-31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2024-10-31金观平:为冰雪经济再添一把火
- 2024-10-31好评中国·海报丨众光汇聚 中国航天筑梦苍穹
- 2024-10-31【光明论坛】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