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奏响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交响曲
【光明论坛】
作者:叶堂林(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不断深化,未来产业发展的图景日新月异。放眼全国,新质生产力正加快形成:智能技术让诊疗过程变得“千人千面化”,综合诊疗方案实现量身定制,提升了诊疗效果;很多消费场景也有了全新变革,线上购物与线上交互场景深化发展,社交电商探索迈出崭新步伐……当前,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生产力“焕新”并引领产业体系加速升级,推动相关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产业发展需求对科技创新具有牵引作用,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与难题,恰是科技创新的课题。持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互动、互促、互融,是构建和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也是实现创新迭代有动力、产业升级有支撑、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保障。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加速涌现,着力突破关键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基础零部件、基础软件等基础难题,系统性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保障重点产业自主安全可控。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攻关方面,以国家发展急需的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难题为导向,采取龙头企业主导的方式,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聚焦关键工艺技术,进行设备、材料及零部件共性技术开发,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比如,在深圳光明科学城,科研团队与孵化企业集于一体,以创新创业综合体的模式突破核心技术难题,并在企业助推下进行开发与转化,助力产业化的实现,极大缩短了科研成果转化的周期。在增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方面,建立健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加大科技创新人才支持力度,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健全科技人才激励机制。
发挥好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一是鼓励并扶持企业投身重大科技项目,担当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重任,促使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的核心引领者、科研投资的主要驱动力以及科技成果应用的实施主体。二是用好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发挥领军企业的领头羊作用,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中的主动性,鼓励其通过创新实现技术升级,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从而构建多元化支撑的发展格局。三是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共建一批高能级科技成果中试基地、专业孵化器和加速器,提供包括技术方案、工业设计、中试快制、中小批量、检测认证等在内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加强平台建设,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供平台支撑。在广东,已初步形成以鹏城、广州两大国家实验室为引领,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等为支撑的实验室体系,通过提供平台支撑,促进前沿科学研究、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一批新突破。类似案例启发我们,在加强平台建设方面需多点发力: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打造数字化的线上服务平台,支持创新资源的在线匹配和产业链的虚拟整合,提高创新效率和产业协同度。在共享平台发布政策信息、供需数据、专利成果以及人才等创新资源信息,以减少创新供应和需求之间的信息不平衡,并利用各地的相对优势,实现创新资源的高效匹配和对接。引导优势科研机构和市场主体联合建立实体性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平台,如研发平台、实验室和创新中心等跨区域新型研发机构,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高度集聚,形成多元化、复合型的创新主体,加快构建以实体平台为依托的创新群落。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市场,创建提供科技成果评估、设备共享、金融服务、知识产权咨询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 2024-10-31【国际锐评】对华电动汽车加税,欧方的板子打到自己身上
- 2024-10-30【央视快评】凝心聚力推动改革行稳致远
- 2024-10-30【光明网评】把法治精神深植进网民心中
- 2024-10-30【好评中国·追光青年】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