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眼丨三中全会后首次考察,习近平来到这两座西部名城
原标题:时政新闻眼丨三中全会后首次考察,习近平来到这两座西部名城

初秋时节,岁物丰成。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刚刚落下帷幕,习近平总书记就开启了国内考察行程。
9月10日下午至11日上午,总书记先后踏访陕西宝鸡、甘肃天水两地。从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到生态公园、苹果基地,总书记重点关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生态保护、特色产业发展等主题。
01
关中平原的两颗“明珠”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的陕西宝鸡市和甘肃天水市,位于关中平原。两市毗邻交界,都是秦岭之上、渭河之畔、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堪称关中平原上的两颗“明珠”。

△ 宝鸡。(总台记者刘海涛拍摄)
宝鸡,炎帝故里。这里是周秦王朝发祥地,孕育了《周礼》《周易》等灿烂的文化经典。宝鸡历来是战略要地和兵家必争之地,“暗度陈仓”“五出祁山”等历史典故发生于此。域内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

△ 天水。(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天水,羲皇故里。这里有着8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是全国首批确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伏羲文化、石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等“五大文化”构成了其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资源。
总书记此次赴西部地区考察,是在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一个多月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此次考察,是三中全会之后总书记首次国内考察。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次考察,正值国庆前夕。

△ 天水。(总台记者马凌峰拍摄)
02
中华文明的“宝库”
习近平总书记在宝鸡和天水考察中,有一个共同的关注重点,就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总台记者赵振凯拍摄)
在陕西宝鸡,总书记首先考察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这是我国第一座以青铜器命名的青铜文化专题博物馆。
博物院位于宝鸡市渭滨区渭河南岸石鼓山上,采用高台门阙、青铜后土的建筑语言,形成“平台五鼎”的独特建筑风格。博物院以集中收藏、研究和展示商周青铜器为主,拥有青铜器等文物48万余件。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内展陈。(总台记者崔刚拍摄)
一日经四季,宝鸡看“中国”。宝鸡青铜器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它的铭文字数多。
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西周青铜器“何尊”,内底刻有铭文“宅兹中国”,留下“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录。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内展陈——何尊。(总台央视记者丁欣、彭汉明拍摄)
2019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前,总书记同外方领导人一道参观文物展,何尊就是其中9件文物珍品之一。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上,在赠送中亚国家元首的礼品中,就有一件“何尊”。
透过“宅兹中国”,人们不断理解“何以中国”。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内展陈——逨盘。(总台央视记者丁欣、彭汉明拍摄)
走在天水街头,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这里不仅是伏羲文化的发源地,还坐落着享誉世界的“东方雕塑陈列馆”。
在天水,总书记先后前往伏羲庙、麦积山石窟考察。

△ 伏羲庙。(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伏羲庙,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建筑年代最早的祭祀伏羲氏的庙宇,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包括牌坊、仪门、先天殿、太极殿等主要建筑,具有典型的中国古代宫廷式建筑格局。

△ 麦积山石窟。(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因山形酷似西北地区农家麦垛而得名。
石窟现存窟龛221个、泥塑石雕造像1.06万余尊、壁画1000多平方米。2014年,麦积山石窟作为丝路遗产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是麦积山石窟的保护管理机构,由敦煌研究院管理。

△ 麦积山石窟。(总台记者马凌峰拍摄)
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关注,一以贯之。
5年前到甘肃考察时,总书记第一站就前往敦煌莫高窟。他强调,要十分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珍贵文化遗产,“将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代代相传”。去年在陕西汉中考察时,总书记也专程走进汉中市博物馆。
这次在宝鸡、天水考察时,总书记说,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03
和谐共生的“幸福园”
在陕西宝鸡考察期间,总书记来到渭河生态公园,了解当地开展渭河生态保护治理等情况。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宝鸡段长200多公里,平均宽度600米。渭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与修复于2000年开始实施,相继建成3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国家级湿地公园、17处渭河滩区生态涵养区。

△ 渭河。(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渭河生态公园地处宝鸡市中心,紧靠渭河北岸,2004年10月建成开放。公园融水、堤、路、园林、广场为一体,打造“四时荣枯、自然野趣”的滨河生态景观,为市区人均提供公共绿地近2平方米。
去年7月在陕西考察时,总书记曾专程考察了地处汉江汉中城区段的天汉湿地公园。他当时强调,生态公园建设要顺应自然,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修复,促进生态保护同生产生活相互融合,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作出重要部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04
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天水的考察点之一。

△ 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花牛苹果,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天水开始种植可以追溯到1925年。
天水地处高海拔区,山多川少,大部分果园位于山地,具备土层深厚、光照充足、雨水适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的独特条件,非常有利于果实生长、着色和糖分积累等。当地独特的地理和气候资源优势,孕育了独具特色的花牛苹果。

△ 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总台央视记者程铖拍摄)
花牛苹果肉质细腻,致密松脆,风味独特,香气浓郁,口感上佳。花牛苹果被誉为世界三大著名苹果品牌之一,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第一个获得正式商标的苹果品牌。
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现有苹果种植面积15万亩。去年,基地实现果品总产量22万吨,带动4万多人实现增收。

△ 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2022年10月,总书记在陕西延安南沟村考察时,曾专门看了山上的苹果园和村里的苹果洗选车间。他对乡亲们说,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
这次踏访西部,总书记再次关注当地的“致富果”,重点了解发展特色现代山地果业等情况。

△ 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总台央视记者黎兵拍摄)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
在重要的时间节点,总书记考察两座西部名城,既寻访历史,又指导实践,既关注生态,又情牵民生,既立足西部,又放眼全国,蕴含深远的战略考量。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中国式现代化阔步向前。
- 2024-09-12习近平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 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 2024-09-12第一观察|总书记赴陕甘考察,一条文化脉络格外鲜明
- 2024-09-12潮头观澜|十多年,总书记始终牵挂这项民心工程
- 2024-09-12习近平甘肃行丨一颗苹果映红百姓致富路——走进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