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阳“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绘就农村丰收景
金秋八月,灌阳大地稻浪起伏、稻谷飘香。8月26日,在灌阳镇仁江村卿涛涛种植的200多亩优质稻稻田里,成片的稻田阡陌纵横,收割机的轰鸣声响彻田间,奏起了丰收的序曲。
灌阳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来,灌阳县坚定扛牢产粮大县在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的应尽之责,充分重视各级人大代表的议案和建议,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要确保粮食安全,推进特色农业现代化是可行途径,尤其‘藏粮于技’是高效途径。”自治区、桂林市人大代表,广西袁隆平院士超级杂交稻永久科研试验站常务副站长姜曙霞一直非常关注桂林的粮食安全。在今年自治区、桂林市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上,她建议要坚决守住粮食生产面积安全底线,建造高标准农田,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不能任由水田种果、种植花卉苗木、挖塘养鱼等现象发展。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护耕地重大举措之一。近年来,灌阳县把全县138个行政村20多万亩土地列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田野上新建“三面光”沟渠、硬化道路、建设自动减压式泵站,“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基本建成,守住了粮食生产面积安全底线。
黄关镇人大代表、龙吟村委会副主任周桂明盘活村里及周边村外出务工村民的水田1000多亩,实施优质粮食工程,通过统一供应、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储存、统一营销、统一标准“六统一”管理模式,推进优质稻米产业链全要素聚集、全环节提升、全产业融合,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桂林市人大代表、灌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易莲英,她在调研时发现,因传统种田方式效益低,导致当地村民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形成了“山多人少”的现状,尤为山区村屯明显。
如何利用这些撂荒的耕地为农民增加收入,让农民种田更有盼头?近年来,易莲英在灌阳镇上王村指导创建了一个100亩“稻—灯—鱼”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示范点,示范点采用水气平衡种植技术,取得了稻鱼综合产值达3635.9元/亩的效益,比单一种植水稻的稻田增加产值1360.2元/亩,实现钱粮双增。
另外,易莲英还做了200亩“超级稻+再生稻+绿肥”和150亩“超级稻+蔬菜”种植模式的示范项目,示范田内使用机械化生产,农药、化肥使用量比非创建区减少4%,产量提高5%,亩节本增效150元以上,水稻生产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高,示范点起到了良好的推广作用。同时,她分别荣获了广西农牧渔业丰收奖“超级稻蓄留再生稻一体化超高产技术攻关及示范应用”二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超级稻蓄留再生稻一体化超高产技术攻关及示范应用”三等奖。
灌阳县以优质粮食工程为抓手,加大水稻新品种推广力度,强化农业新技术、新模式应用,大力发展油菜—中稻、小麦—中稻、水稻一种两收、双季稻、稻鱼套作等“吨粮”绿色高效模式,不断夯实粮食稳产增产基础。目前各乡镇正有序推进秋收作业,多举措确保秋粮颗粒归仓。预计今年全县秋粮总收获面积28.49万亩,产量可达10.83万吨 ,呈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良好态势。(陆仕臣 吴素洋 唐冬梅)
来源:灌阳县委宣传部
- 2024-09-01第29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广西巡展开幕
- 2024-09-01国铁南宁局加开或重联260列旅客列车
- 2024-09-01“八桂有约”明起上线运行 广西婚姻登记预约有新渠道
- 2024-09-01广西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彰显